参梅养胃颗粒制备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处方来源及方解 | 第13-14页 |
1.1.1 处方来源 | 第13-14页 |
1.1.2 处方组成 | 第14页 |
1.1.3 功能主治 | 第14页 |
1.1.4 方解 | 第14页 |
1.2 方中各味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4-21页 |
1.2.1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1.2.2 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5-16页 |
1.2.3 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6页 |
1.2.4 北沙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6-17页 |
1.2.5 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7-18页 |
1.2.6 山楂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8页 |
1.2.7 蒲公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8-19页 |
1.2.8 土木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9页 |
1.2.9 莪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1.2.10 乌梅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20页 |
1.2.11 红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 第20-21页 |
1.3 中药无糖颗粒剂的优点 | 第21-22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研究主要的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参梅养胃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 第24-37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1.2 试剂与试药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4-35页 |
2.2.1 吸水率的考察 | 第24-25页 |
2.2.2 提取次数的选取 | 第25-30页 |
2.2.3 提取时间的选取 | 第30-31页 |
2.2.4 液固比的选取 | 第31-32页 |
2.2.5 正交实验 | 第32-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第37-41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3.1.2 材料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7-39页 |
3.2.1 浓缩工艺研究 | 第37-38页 |
3.2.2 干燥工艺研究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参梅养胃颗粒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41-4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1页 |
4.1.1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4.1.2 材料 | 第41页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1-47页 |
4.2.1 干浸膏出粉率 | 第41-42页 |
4.2.2 成型工艺配方中辅料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 第42-43页 |
4.2.3 处方设计 | 第43页 |
4.2.4 粒度测定 | 第43-44页 |
4.2.5 水分测定 | 第44页 |
4.2.6 颗粒溶化性的测定 | 第44-45页 |
4.2.7 颗粒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4.2.8 休止角的测定 | 第46-47页 |
4.2.9 物料分装实验 | 第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参梅养胃颗粒薄层色谱鉴别 | 第49-66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5.1.1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5.1.2 材料 | 第49页 |
5.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9-65页 |
5.2.1 处方中白芍的薄层鉴别 | 第49-51页 |
5.2.2 处方中当归的薄层鉴别 | 第51-52页 |
5.2.3 处方中红花的薄层鉴别 | 第52-53页 |
5.2.4 处方中乌梅的薄层鉴别 | 第53-54页 |
5.2.5 处方中北沙参的薄层鉴别 | 第54-57页 |
5.2.6 处方中山楂的薄层鉴别 | 第57-58页 |
5.2.7 处方中莪术的薄层鉴别 | 第58-59页 |
5.2.8 处方中蒲公英的薄层鉴别 | 第59-60页 |
5.2.9 处方中甘草的薄层鉴别 | 第60-62页 |
5.2.10 处方中土木香的薄层鉴别 | 第62-63页 |
5.2.11 处方中丹参的薄层鉴别 | 第63-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参梅养胃颗粒4个指标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 第66-79页 |
6.1 材料与仪器 | 第66页 |
6.1.1 主要仪器 | 第66页 |
6.1.2 材料 | 第66页 |
6.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66-78页 |
6.2.1 色谱条件选择 | 第66-68页 |
6.2.2 样品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68-71页 |
6.2.3 方法学考察 | 第71-7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