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尖山油田胡307-新46区合理开发参数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开发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相关工作量和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1.4.1 相关工作量 | 第11页 |
1.4.2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油藏基础特征 | 第13-19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14页 |
2.4 储层特征 | 第14-17页 |
2.4.1 岩石矿物组成 | 第14页 |
2.4.2 储层物性及平面展布特征 | 第14-16页 |
2.4.3 储层非均质性 | 第16-17页 |
2.5 油藏特征 | 第17-18页 |
2.6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开发效果分析 | 第19-38页 |
3.1 研究区生产概况 | 第19-22页 |
3.2 产能特征 | 第22-23页 |
3.3 注水利用状况 | 第23-32页 |
3.3.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分析 | 第23-28页 |
3.3.2 含水率与存水率分析 | 第28-31页 |
3.3.3 水驱指数 | 第31-32页 |
3.4 体积波及系数 | 第32-33页 |
3.5 最终采收率 | 第33-37页 |
3.5.1 经验公式法 | 第33-34页 |
3.5.2 水驱曲线法 | 第34-37页 |
3.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合理开发参数 | 第38-65页 |
4.1 井网参数 | 第38-39页 |
4.2 压力参数 | 第39-47页 |
4.2.1 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 第39-40页 |
4.2.2 采油井合理流压 | 第40-47页 |
4.2.3 合理生产压差 | 第47页 |
4.3 注入参数 | 第47-56页 |
4.3.1 合理注采比的确定 | 第47-50页 |
4.3.2 合理注水量 | 第50-54页 |
4.3.3 水井注水压力的确定 | 第54-56页 |
4.4 采出参数 | 第56-63页 |
4.4.1 合理采油速度的确定 | 第56-57页 |
4.4.2 合理采液强度的确定 | 第57-61页 |
4.4.3 合理产能的确定 | 第61-63页 |
4.5 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