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5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1.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概述 | 第15-24页 |
|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的内涵 | 第15-20页 |
| 1.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2.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3.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 4.法律特性 | 第19-20页 |
|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20-22页 |
| 1.设立阶段 | 第20-21页 |
| 2.发展阶段 | 第21页 |
| 3.完善阶段 | 第21-22页 |
|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22-24页 |
|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4-29页 |
| (一)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缺乏独立性 | 第24页 |
| (二)验收不能准确反映污染物排放状况 | 第24-26页 |
| 1.从验收监测技术层面分析 | 第25-26页 |
| 2.从验收调查技术层面分析 | 第26页 |
| (三)“未验先投”等环境违法行为大量存在 | 第26-27页 |
| (四)环评缺陷导致验收难的情况较普遍 | 第27-28页 |
|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包含过多导致验收落实难 | 第27页 |
| 2.基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缺乏可操作性导致验收难 | 第27-28页 |
| (五)项目验收排污总量与区域排污总量脱节 | 第28-29页 |
|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9-37页 |
|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 1.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 第29页 |
| 2.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要求 | 第29-30页 |
| 3.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要求 | 第30页 |
|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改革的可行性 | 第30-37页 |
| 1.政策可行性 | 第30-31页 |
| 2.技术可行性 | 第31-32页 |
| 3.实践可行性 | 第32-37页 |
|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与排污许可融合的制度设计 | 第37-45页 |
| (一)总体目标 | 第37页 |
| (二)遵循原则 | 第37-38页 |
| 1.精简高效,衔接顺畅 | 第37页 |
| 2.一企一证,责任明晰 | 第37-38页 |
| 3.履行承诺,依法监管 | 第38页 |
| 4.信息公开,社会监督 | 第38页 |
| (三)运行机制 | 第38-40页 |
| 1.企业提交核发排污许可证申请 | 第38-39页 |
| 2.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反映排污状况 | 第39页 |
| 3.核实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落实情况 | 第39页 |
| 4.建立污染物排放量动态调整机制 | 第39-40页 |
| (四)突出特点 | 第40-41页 |
| 1.突出环境管理的全过程监管 | 第40页 |
| 2.突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 | 第40页 |
| 3.出环境管理的针对性 | 第40-41页 |
| (五)责任落实 | 第41-42页 |
| 1.推动排污单位依法按证排污的主体责任落实 | 第41页 |
| 2.增强排污单位“自证清白”的主动意识 | 第41-42页 |
| (六)监督管理 | 第42-44页 |
| 1.依法依证严格开展监管执法 | 第42-43页 |
| 2.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 第43页 |
| 3.综合运用经济等各种管理手段 | 第43页 |
| 4.信息公开促进社会监督 | 第43-44页 |
| (七)实施保障 | 第44-45页 |
|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4页 |
| 2.建立健全技术支撑 | 第44页 |
| 3.加大宣传教育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