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世界各国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脱钩路径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测算及变化特征分析第12-14页
        1.2.2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第14-17页
        1.2.3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第17-19页
        1.2.4 研究现状总结第19页
    1.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5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测算第24-32页
    2.1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测算第24-27页
        2.1.1 交通运输业碳排测算方法第24-25页
        2.1.2 数据来源第25-26页
        2.1.3 测算结果第26-27页
    2.2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动态变化分析第27-29页
        2.2.1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变化分析第27页
        2.2.2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结构变化第27-29页
        2.2.3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分析第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2页
第三章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测度第32-40页
    3.1 脱钩测度的意义第32-33页
    3.2 脱钩测度模型第33-35页
        3.2.1 OECD脱钩指数模型第33-34页
        3.2.2 Tapio脱钩指数模型第34页
        3.2.3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第34-35页
    3.3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实证分析第35-38页
        3.3.1 数据来源第35-36页
        3.3.2 测度结果第36-37页
        3.3.3 结果分析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第40-50页
    4.1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第40-44页
        4.1.1 因素分解模型第40-41页
        4.1.2 分解算法第41-44页
    4.2 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第44-49页
        4.2.1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44-45页
        4.2.2 分解结果第45-46页
        4.2.3 结果分析第46-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作用分析第50-58页
    5.1 STIRPAT模型第50-52页
        5.1.1 指标选取第50-51页
        5.1.2 STIRPAT模型构建第51-52页
    5.2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第52页
    5.3 岭回归分析第52-55页
        5.3.1 岭回归分析原理第52-54页
        5.3.2 岭回归分析结果第54-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8页
第六章 交通运输碳业排放脱钩路径设定的政策建议第58-62页
    6.1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促进出行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第58页
    6.2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引导运输结构低碳化转变第58-59页
    6.3 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结构,大力发展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第59页
    6.4 以综合协调为核心,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第59-60页
    6.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结论及展望第62-64页
    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发表论文第70页
    参与课题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蜥蜴科和鬣蜥科几种蜥蜴皮肤及皮肤感受器形态学与组织学以及微皮纹研究
下一篇:中国隐含二氧化碳流通的投入产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