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智能车的自动曝光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智能车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车载自动曝光概述第10-11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2-13页
第2章 实验相机及平台选择第13-18页
    2.1 车载数字相机第13-14页
        2.1.1 图像传感器第13页
        2.1.2 CCD 图像传感器第13-14页
        2.1.3 CMOS 图像传感器第14页
    2.2 车载相机选型第14-16页
        2.2.1 车载相机选型第14-16页
        2.2.2 车载相机镜头选型第16页
    2.3 平台选择及运行体系设计第16-17页
        2.3.1 实验平台第16页
        2.3.2 相机体系结构设计第16-17页
    2.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曝光参数及评价标准第18-22页
    3.1 相机成像原理第18-19页
        3.1.1 传统相机成像原理第18页
        3.1.2 数字相机成像原理第18-19页
    3.2 相机参数及影响曝光调节内外部参数第19-20页
    3.3 自动曝光原理及评价标准第20-21页
        3.3.1 自动曝光原理第20页
        3.3.2 评价标准第20-21页
    3.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4章 传统自动曝光算法第22-30页
    4.1 灰度均值曝光方法第22-25页
        4.1.1 灰度均值曝光原理第22-23页
        4.1.2 基本的灰度均值方法介绍第23-25页
    4.2 直方图曝光方法第25-28页
        4.2.1 直方图原理第26-27页
        4.2.2 亮度直方图曝光方法第27-28页
    4.3 均值算法与直方图算法的比较第28-29页
    4.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5章 基于对象的快速曝光控制算法第30-47页
    5.1 基于对象的快速曝光方法思想第30-31页
    5.2 动态灰度均值快速调节曝光方法第31-36页
        5.2.1 动态灰度均值算法图像的分区及预设值设置第32-34页
        5.2.2 动态均值算法第34-35页
        5.2.3 动态均值方法实验结果第35-36页
    5.3 基于对象的图像熵调节第36-46页
        5.3.1 图像熵第36-37页
        5.3.2 图像熵与曝光值的关系第37-39页
        5.3.3 针对交通标志的图像熵自动曝光方法第39-42页
        5.3.4 算法实现分析第42-46页
    5.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6.1 总结第47页
    6.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高等级道路结构组合研究
下一篇:《翻译的文化功能》(节选)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