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2页 |
1.1.1 国际背景 | 第9页 |
1.1.2 国内背景 | 第9-12页 |
1.2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5.1 本文的创新 | 第15-16页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32页 |
2.1 有关新兴产业内涵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1.1 国内研究 | 第17页 |
2.1.2 国外研究 | 第17-18页 |
2.2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2页 |
2.2.1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2.2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2.3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2.4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1页 |
2.2.5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基准的相关研究 | 第21页 |
2.2.6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3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6页 |
2.3.1 基于技术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2.3.2 基于经济结构调整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2.3.3 基于一个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26页 |
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6页 |
2.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 第26-28页 |
2.5.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 第26-27页 |
2.5.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 第27-28页 |
2.6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8-32页 |
2.6.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8-29页 |
2.6.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29-30页 |
2.6.3 增长极理论 | 第30-32页 |
3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32-68页 |
3.1 山东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 | 第33-34页 |
3.2 山东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34-63页 |
3.2.1 节能环保产业 | 第34-37页 |
3.2.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第37-43页 |
3.2.3 新能源产业 | 第43-49页 |
3.2.4 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49-51页 |
3.2.5 新材料产业 | 第51-53页 |
3.2.6 新医药和生物产业 | 第53-56页 |
3.2.7 海洋开发产业 | 第56-60页 |
3.2.8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第60-63页 |
3.3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63-68页 |
4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 第68-75页 |
4.1 模型构建及理论说明 | 第68-70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70-73页 |
4.2.1 指标选取 | 第70页 |
4.2.2 数据说明 | 第70-71页 |
4.2.3 实证分析 | 第71-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 第75-99页 |
5.1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说明 | 第75-76页 |
5.2 样本选择及指标选取 | 第76-77页 |
5.2.1 研究样本选择 | 第76页 |
5.2.2 指标选取 | 第76-77页 |
5.2.3 数据来源 | 第77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77-80页 |
5.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77-79页 |
5.3.2 缺失值处理 | 第79页 |
5.3.3 信度检验 | 第79-80页 |
5.4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80-83页 |
5.4.1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中间变量 | 第80-82页 |
5.4.2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中间变量的相互影响来带动经济增长 | 第82-83页 |
5.5 实证分析 | 第83-97页 |
5.5.1 模型构建 | 第83-85页 |
5.5.2 假设验证及相关性分析 | 第85-93页 |
5.5.3 路径分析 | 第93-9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促进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99-103页 |
6.1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99-100页 |
6.2 基于作用机制视角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100-10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03-105页 |
7.2 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