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8页 |
一、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的理论 | 第18-25页 |
(一)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概念及特征 | 第18-19页 |
1. 中央立法的概念及特征 | 第18页 |
2. 地方立法的概念及特征 | 第18-19页 |
(二) 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内涵 | 第19页 |
(三)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的理论形态 | 第19-25页 |
1. 中央集权主义 | 第19-21页 |
2. 地方分权主义 | 第21-23页 |
3. 均权主义 | 第23-25页 |
二、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权力划分的模式分析 | 第25-34页 |
(一) 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模式 | 第25-28页 |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沿革 | 第25-26页 |
2. 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一般制度 | 第26-28页 |
(二) 国外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模式 | 第28-32页 |
1. 单一制国家的立法模式 | 第28-30页 |
2. 联邦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模式 | 第30-32页 |
(三) 国外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4页 |
三、我国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的困境 | 第34-41页 |
(一) 当前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发展的背景 | 第34页 |
(二) 中央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的困境分析 | 第34-41页 |
1. 中央立法权的弱化 | 第34-36页 |
2. 中央立法权的行政性 | 第36-37页 |
3. 中央立法权的司法化 | 第37页 |
4. 地方立法的形式主义 | 第37-38页 |
5. 地方立法的“超前性” | 第38-39页 |
6. 地方立法的保护主义 | 第39页 |
7. 地方立法的冲突性 | 第39-41页 |
四、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 第41-48页 |
(一)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前景 | 第41-42页 |
1. 中国社会正在逐步实现从总体性社会向自治型社会的演变 | 第41页 |
2. 多种利益群体的出现 | 第41-42页 |
3.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变革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 第42页 |
(二)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原则 | 第42-44页 |
1.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 第42-43页 |
2.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 第43页 |
3. 双向制约与监督并存 | 第43-44页 |
(三)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关系法治化的建议 | 第44-48页 |
1. 进一步优化《立法法》,明确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权限 | 第44-45页 |
2.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法律审查制度 | 第45-46页 |
3.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法律争议解决机制 | 第46页 |
4. 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 第46-47页 |
5.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