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声学论文

直达波与反射波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0-12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2-14页
第2章 声波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第14-27页
    2.1 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第14-16页
        2.1.1 Radon变换与图像重建第14-15页
        2.1.2 费马原理第15页
        2.1.3 正演模拟射线追踪第15-16页
    2.2 最小二乘算法第16-21页
        2.2.1 线性最小二乘法第17页
        2.2.2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第17-21页
        2.2.3 最小二乘法的改进第21页
    2.3 方法改进第21-25页
        2.3.1 多尺度渐进网格模型第21-23页
        2.3.2 线性插值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声波旅行时速度和界面反演第27-43页
    3.1 直达波旅行时速度反演第27-34页
        3.1.1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3.1.2 大型稀疏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第29-30页
        3.1.3 旅行时速度反演计算第30-34页
    3.2 反射波旅行时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第34-40页
        3.2.1 反射波射线追踪路径第34-35页
        3.2.2 旅行时间对界面深度的导数第35-36页
        3.2.3 反射波对界面深度反演第36-37页
        3.2.4 反射波对模型速度反演第37-38页
        3.2.5 反射波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成像第38-40页
    3.3 单一波成像结果的质量分析第40-42页
        3.3.1 波源和接收器数量的影响第40-41页
        3.3.2 网格离散的影响第41页
        3.3.3 初始模型猜测的影响第41页
        3.3.4 一维搜索步长的影响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直达波与反射波联合反演第43-51页
    4.1 联合反演的权重调节第43-44页
    4.2 水平反射界面联合反演成像第44-45页
    4.3 倾斜反射界面联合反演成像第45-48页
    4.4 联合反演成像结果的质量分析第48-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应对
下一篇:纯钛表面加载RGD多肽的体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