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15页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程序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自媒体传播及其发展态势 | 第17-27页 |
2.1 自媒体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 第17-22页 |
2.1.1 自媒体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自媒体的特征 | 第18-20页 |
2.1.3 自媒体的种类 | 第20-22页 |
2.2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 第22-24页 |
2.2.1 自媒体的本质 | 第22页 |
2.2.2 自媒体的传播形态 | 第22-23页 |
2.2.3 自媒体的传播机理 | 第23-24页 |
2.3 自媒体传播的发展态势 | 第24-26页 |
2.3.1 自媒体传播的异军突起 | 第24页 |
2.3.2 自媒体传播的广泛影响 | 第24-25页 |
2.3.3 自媒体传播的正负效应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新闻传播伦理的理论与准则 | 第27-33页 |
3.1 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 | 第27-28页 |
3.2 新闻传播伦理的特点、本质与功能 | 第28-29页 |
3.2.1 新闻传播伦理的特点 | 第28页 |
3.2.2 新闻传播伦理的本质 | 第28-29页 |
3.2.3 新闻传播伦理的社会功能 | 第29页 |
3.3 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 | 第29-32页 |
3.3.1 真实客观 | 第30页 |
3.3.2 公正自由 | 第30-31页 |
3.3.3 依法依规 | 第31页 |
3.3.4 适当适度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 | 第33-41页 |
4.1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的表现 | 第33-36页 |
4.1.1 虚假新闻信息泛滥 | 第33-34页 |
4.1.2 媒介审判现象存在 | 第34页 |
4.1.3 人肉搜索的无底线 | 第34-35页 |
4.1.4 议程设置的泛娱乐化 | 第35-36页 |
4.2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的成因 | 第36-39页 |
4.2.1 社会转型期矛盾多样化 | 第36-37页 |
4.2.2 自媒体本身特点的伦理隐患 | 第37页 |
4.2.3“把关人”作用的缺失 | 第37-38页 |
4.2.4“注意力经济”的驱使 | 第38-39页 |
4.3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1 引发社会道德恐慌 | 第39页 |
4.3.2 影响社会价值导向 | 第39-40页 |
4.3.3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 第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伦理的建设 | 第41-48页 |
5.1 认清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价值 | 第41-43页 |
5.1.1 提升媒体公信力 | 第41-42页 |
5.1.2 促进社会舆论新渠道的发展 | 第42页 |
5.1.3 有利于维护草根个体的权益 | 第42-43页 |
5.2 建立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 | 第43-45页 |
5.2.1 建立服务大众的信息规范 | 第43-44页 |
5.2.2 建立保持自媒体良性发展的传播规范 | 第44页 |
5.2.3 建立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规范 | 第44-45页 |
5.3 制定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伦理策略 | 第45-47页 |
5.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5-46页 |
5.3.2 推动媒体融合和行业自律 | 第46页 |
5.3.3 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 | 第46-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