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学生诚信教育概述 | 第15-23页 |
2.1 诚信的内涵 | 第15-18页 |
2.1.1 诚信内涵的历史溯源 | 第15-17页 |
2.1.2 诚信内涵的现代阐释 | 第17-18页 |
2.2 诚信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 第18-20页 |
2.2.1 诚信教育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2 诚信教育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 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 第20-23页 |
2.3.1 传统诚信思想教育 | 第21页 |
2.3.2 交往中的诚信教育 | 第21-22页 |
2.3.3 公民诚信义务教育 | 第22页 |
2.3.4 法制诚信义务教育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学生诚信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3.1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 第23-28页 |
3.1.1 学习的诚信缺失 | 第23-25页 |
3.1.2 生活的诚信缺失 | 第25-26页 |
3.1.3 交往的诚信缺失 | 第26-28页 |
3.2 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3.2.1 自身素质的缺陷 | 第28-29页 |
3.2.2 社会环境的诱发 | 第29页 |
3.2.3 学校教育的不足 | 第29-30页 |
3.2.4 家庭教育的薄弱 | 第30页 |
3.2.5 制度建设的滞后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与对策 | 第31-37页 |
4.1 明确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原则s | 第31-33页 |
4.1.1 主体性原则 | 第31-32页 |
4.1.2 发展性原则 | 第32页 |
4.1.3 差异性原则 | 第32-33页 |
4.1.4 实践性原则 | 第33页 |
4.2 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 第33-37页 |
4.2.1 学生层面:彰显自我诚信教育的根本作用 | 第33-34页 |
4.2.2 学校层面: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导作用 | 第34-35页 |
4.2.3 家庭层面:提高家庭诚信教育的辅助作用 | 第35-36页 |
4.2.4 社会层面:重视社会诚信教育的导向作用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一 | 第42-45页 |
附件二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