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5-45页 |
1.1 从众 | 第15-28页 |
1.1.1 从众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从众的分类及其内部动机 | 第15-16页 |
1.1.3 从众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1.4 从众的神经机制研究 | 第18-28页 |
1.2 亲社会行为 | 第28-31页 |
1.2.1 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 第28页 |
1.2.2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 第28-29页 |
1.2.3 亲社会行为的模型 | 第29-31页 |
1.3 博弈中的亲社会行为 | 第31-37页 |
1.3.1 囚徒困境博弈 | 第31-32页 |
1.3.2 最后通牒博弈 | 第32-33页 |
1.3.3 信任博弈 | 第33-34页 |
1.3.4 独裁者范式 | 第34-35页 |
1.3.5 第三方惩罚 | 第35-37页 |
1.3.6 公共品博弈 | 第37页 |
1.4 亲社会行为中的从众效应 | 第37-41页 |
1.5 社会价值取向 | 第41-43页 |
1.5.1 社会价值取向的涵义 | 第41页 |
1.5.2 社会价值取向的测量 | 第41-42页 |
1.5.3 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42-43页 |
1.6 人际信任水平 | 第43-45页 |
1.6.1 人际信任的定义 | 第43页 |
1.6.2 人际信任水平的测量 | 第43-45页 |
2 提出问题 | 第45-47页 |
3 研究的意义 | 第47-49页 |
4 研究一:博弈中的亲社会从众行为及其神经机制 | 第49-71页 |
4.1 实验一:博弈中的信任从众行为及其神经机制 | 第49-56页 |
4.1.1 实验假设 | 第4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1.3 数据采集 | 第50-51页 |
4.1.4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51-54页 |
4.1.5 讨论 | 第54-55页 |
4.1.6 总结 | 第55-56页 |
4.2 实验二:博弈中的利他从众行为及其神经机制 | 第56-71页 |
4.2.1 实验假设 | 第56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4.2.3 数据采集 | 第58-59页 |
4.2.4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59-68页 |
4.2.5 讨论 | 第68-70页 |
4.2.6 总结 | 第70-71页 |
5 研究二: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对其亲社会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71-83页 |
5.1 实验三:社会价值取向对信任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71-75页 |
5.1.1 实验假设 | 第71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5.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73-74页 |
5.1.4 讨论 | 第74-75页 |
5.2 实验四:社会价值取向对利他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75-81页 |
5.2.1 实验假设 | 第75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5-78页 |
5.2.3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78-80页 |
5.2.4 讨论 | 第80-81页 |
5.3 总讨论 | 第81-83页 |
6 研究三:个体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亲社会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83-93页 |
6.1 实验五:人际信任水平对信任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83-86页 |
6.1.1 实验假设 | 第83页 |
6.1.2 实验方法 | 第83-85页 |
6.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85页 |
6.1.4 讨论 | 第85-86页 |
6.2 实验六: 人际信任水平对利他从众行为的影响 | 第86-90页 |
6.2.1 实验假设 | 第86页 |
6.2.2 研究方法 | 第86-89页 |
6.2.3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89-90页 |
6.2.4 讨论 | 第90页 |
6.3 总讨论 | 第90-93页 |
7 总讨论与结论 | 第93-99页 |
7.1 总讨论 | 第93-96页 |
7.1.1 从众心理对博弈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 第93-95页 |
7.1.2 博弈中的亲社会从众行为存在着个体差异 | 第95-96页 |
7.2 结论 | 第96页 |
7.3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96-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9页 |
附录 | 第119-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