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3.缺陷与不足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人本思想理论阐述 | 第13-23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人本思想 | 第13页 |
2.马克思人本思想 | 第13-14页 |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内涵 | 第14-17页 |
1.“现实的人”的出发点 | 第14-15页 |
2.无产阶级解放的价值诉求 | 第15-16页 |
3.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 第16-17页 |
(三)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 | 第17-19页 |
1.借鉴康德的主体性思想 | 第17页 |
2.扬弃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思想 | 第17-18页 |
3.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 第18-19页 |
(四)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 第19-23页 |
1.从中学到德法年鉴时期 | 第19-20页 |
2.马克思巴黎时期 | 第20-21页 |
3.马克思的布鲁塞尔时期 | 第21页 |
4.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深化和拓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3-35页 |
(一)人的本质理论 | 第23-26页 |
1.人的本质的内涵 | 第23-24页 |
2.人的本质的出发点 | 第24-25页 |
3.人的本质的确证 | 第25页 |
4.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 | 第25-26页 |
(二)人的主体地位理论 | 第26-28页 |
1.人的意识及其能动性 | 第26-27页 |
2.“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 第27-28页 |
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 | 第28页 |
(三)人的发展理论 | 第28-31页 |
1.人的劳动能力发展 | 第28-29页 |
2.人的社会关系发展 | 第29-30页 |
3.人的自由个性发展 | 第30-31页 |
(四)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31-35页 |
1.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批判性 | 第31-32页 |
2.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前瞻性 | 第32-33页 |
3.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实践性 | 第33页 |
4.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革命性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当代意义 | 第35-41页 |
(一)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学术理论意义 | 第35-37页 |
1.厘清马克思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 第35-36页 |
2.辨识马克思人本思想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 | 第36-37页 |
3.有效区分马克思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第37页 |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37-41页 |
1.有助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尺度 | 第37-38页 |
2.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第38-39页 |
3.有助于提供建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