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2.1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问题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合作博弈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2.3 合作博弈理论在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问题中的运用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析 | 第25-37页 |
2.1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2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6-27页 |
2.2.2 外部性理论 | 第27页 |
2.2.3 生态资本理论 | 第27-28页 |
2.2.4 稀缺性理论 | 第28-29页 |
2.3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分析工具的理论基础 | 第29-37页 |
2.3.1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 第29页 |
2.3.2 静态合作博弈 | 第29-32页 |
2.3.3 动态合作博弈 | 第32-34页 |
2.3.4 模糊合作博弈 | 第34-37页 |
3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本分摊研究 | 第37-47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二项式半值 | 第38-40页 |
3.3 具有联盟结构的二项式半值 | 第40-41页 |
3.4 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本分摊 | 第41-45页 |
3.4.1 基本假定 | 第41页 |
3.4.2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3.4.3 联盟与特征函数 | 第41-43页 |
3.4.4 成本分摊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期望利润分配研究 | 第47-57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具有模糊参与度的动态夏普利值 | 第48-49页 |
4.2.1 动态夏普利值 | 第48-49页 |
4.2.2 具有模糊参与度的动态夏普利值 | 第49页 |
4.3 夏普利值在流域水污染治理期望利润分配中的应用 | 第49-54页 |
4.3.1 基本假设 | 第49-50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50-52页 |
4.3.3 数值算例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5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资模式研究 | 第57-67页 |
5.1 引言 | 第57-58页 |
5.2 基本假设与变量设计 | 第58-59页 |
5.3 模型构建 | 第59-63页 |
5.3.1 自给自足型 | 第59-60页 |
5.3.2 异地单独投资型 | 第60-62页 |
5.3.3 合作型 | 第62-63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区域联盟研究 | 第67-81页 |
6.1 引言 | 第67-68页 |
6.2 基本假设与变量设计 | 第68-69页 |
6.3 模型构建 | 第69-76页 |
6.3.1 自给自足型 | 第69-72页 |
6.3.2 两两联盟型 | 第72-74页 |
6.3.3 大联盟型 | 第74-76页 |
6.4 算例分析 | 第76-79页 |
6.4.1 算例参数 | 第76-77页 |
6.4.2 计算结果 | 第77-79页 |
6.4.3 结果分析 | 第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7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激励政策研究 | 第81-91页 |
7.1 引言 | 第81-83页 |
7.2 基本假设与变量设计 | 第83-84页 |
7.3 模型构建 | 第84-87页 |
7.3.1 补贴政策下的生产工艺研发和污染减排研发 | 第84-86页 |
7.3.2 合作政策下的生产工艺研发和污染减排研发 | 第86-87页 |
7.4 比较和讨论 | 第87-90页 |
7.4.1 研发水平的比较 | 第87-88页 |
7.4.2 利润的比较 | 第88-89页 |
7.4.3 社会福利的比较 | 第89-9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8 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联盟合作模式选择 | 第91-99页 |
8.1 引言 | 第91-92页 |
8.2 基本假设与变量设计 | 第92-93页 |
8.3 模型构建 | 第93-96页 |
8.3.1 不联盟合作模式 | 第93-94页 |
8.3.2 半联盟合作模式 | 第94-95页 |
8.3.3 全联盟合作模式 | 第95-96页 |
8.4 比较分析 | 第96-97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9 结论 | 第99-103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9.2 主要贡献 | 第100-101页 |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附录 | 第115页 |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页 |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