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石墨烯概述 | 第13-20页 |
1.2.1 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 | 第13-15页 |
1.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2.3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 聚吡咯简介 | 第20-24页 |
1.3.1 聚吡咯的结构及性质 | 第20-21页 |
1.3.2 聚吡咯的导电特性 | 第21-22页 |
1.3.3 聚吡咯的掺杂 | 第22-23页 |
1.3.4 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4 聚吡咯/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1.5 本论文选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7-37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2.2.2 PPy/GO和PPy/rGO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2.3.1 PPy/GO和PPy/rGO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观察 | 第31-32页 |
2.3.2 PPy/GO和PPy/rGO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2.3.3 Py添加量对PPy/rGO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膨胀石墨制备聚吡咯/石墨烯杂化结构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3.2.2 HCl掺杂PPy及PPy与EG研磨共混物的制备 | 第38页 |
3.2.3 PPy/EG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4 样品表征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3.1 PPy/EG杂化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3.3.2 PPy/EG杂化材料的结构分析 | 第41-43页 |
3.3.3 PPy/EG杂化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43页 |
3.3.4 EG添加量对PPy/EG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3-46页 |
3.3.5 盐酸添加量对PPy/EG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天然石墨制备聚吡咯/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49-57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9页 |
4.2.2 PPy/NG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9-50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4.3.1 NG粒径对PPy/NG复合材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 第50-54页 |
4.3.2 Py~+的原位插层聚合对NG层剥离效果分析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材料电磁学性能研究 | 第57-66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57-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5.3.1 PPy/GO复合材料材料的电磁参数 | 第58-62页 |
5.3.2 PPy/EG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 | 第62-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66-6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