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碳纳米材料简介 | 第9-10页 |
1.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0-13页 |
1.2.1 物理法制备石墨烯 | 第10-11页 |
1.2.2 化学法制备石墨烯 | 第11-13页 |
1.2.3 其他方法 | 第13页 |
1.3 石墨烯的应用 | 第13-16页 |
1.3.1 电化学传感器 | 第13-14页 |
1.3.2 光学传感器 | 第14-15页 |
1.3.3 太阳能电池 | 第15页 |
1.3.4 药物载体 | 第15-16页 |
1.3.5 气体传感器 | 第16页 |
1.4 石墨烯量子点以及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16-19页 |
1.4.1 自上而下的方法 | 第16-18页 |
1.4.2 自下而上的方法 | 第18-19页 |
1.5 石墨烯量子点以及碳量子点的应用 | 第19-22页 |
1.5.1 在生物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2 在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20-22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1.7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基于“氯化血红素功能化的石墨烯-Al(Ⅲ)”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增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直接检测铝离子的方法 | 第29-45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31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2.3.1 R-GO-Al(Ⅲ)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图 | 第32-33页 |
2.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3-35页 |
2.3.3 方法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 第35-36页 |
2.3.4 方法的选择性和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6-37页 |
2.3.5 H-GO用于铝离子检测的机理探讨 | 第37-39页 |
2.4 结论 | 第39-40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第三章 基于芬顿反应构建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葡萄糖 | 第45-59页 |
3.1 引言 | 第45-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3.3.1 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性质以及荧光检测过氧化氢和葡萄糖的可行性 | 第48-50页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0-52页 |
3.3.3 过氧化氢的检测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 第52-53页 |
3.3.4 葡萄糖的检测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 第53页 |
3.3.5 检测葡萄糖的选择性研究 | 第53-54页 |
3.3.6 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第54-55页 |
3.4 总结 | 第55-56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四章 新型掺镁的荧光碳量子点选择性检测自来水中的活性氯 | 第59-71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0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60页 |
4.2.3 碳量子点的合成 | 第60页 |
4.2.4 活性氯的检测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6页 |
4.3.1 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检测的机理探究 | 第61-62页 |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2-65页 |
4.3.3 检测活性氯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 第65页 |
4.3.4 检测活性氯的选择性 | 第65-66页 |
4.3.5 检测自来水中的活性氯 | 第66页 |
4.4 结论 | 第66-68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作者部分相关论文题录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