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 第11-13页 |
1.1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定义 | 第11-12页 |
1.2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 | 第12-13页 |
2 消去化修饰 | 第13-20页 |
2.1 消去化修饰定义 | 第13-14页 |
2.2 消去化修饰在蛋白质和多肽中的的发现 | 第14-20页 |
2.2.1 羊毛硫细菌素 | 第14-16页 |
2.2.2 微囊藻毒素 | 第16-18页 |
2.2.3 硫肽类抗生素 | 第18-20页 |
2.2.4 晶状体蛋白 | 第20页 |
2.2.5 MAPKs | 第20页 |
2.2.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第20页 |
3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 | 第20-24页 |
3.1 组蛋白修饰的类型 | 第22-23页 |
3.2 组蛋白修饰调节生命活动的机制 | 第23页 |
3.3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发现 | 第23-24页 |
3.4 组蛋白消去化修饰位点的鉴定方法 | 第24页 |
4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9页 |
1 前言 | 第27-28页 |
2 材料、仪器与方法 | 第28-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巯基活化的琼脂糖凝胶柱 | 第28-29页 |
2.4 有关试剂的配制 | 第29-31页 |
2.4.1 蛋白质电泳相关试剂 | 第29-30页 |
2.4.2 组蛋白纯化相关溶液配制 | 第30-31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31-39页 |
2.5.1 组蛋白纯化 | 第31-35页 |
2.5.2 用DTT化学标记组蛋白 | 第35-36页 |
2.5.3 反应体系小分子试剂的去除 | 第36-37页 |
2.5.4 亲和富集DTT-tag标记的组蛋白 | 第37-38页 |
2.5.5 巯基含量的检测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1 分析五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 第39页 |
2 组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39-40页 |
3 组蛋白的化学标记反应条件的摸索 | 第40-42页 |
3.1 去垢剂种类和去垢剂浓度的选择 | 第40-41页 |
3.2 最佳缓冲液的摸索 | 第41页 |
3.3 最佳反应温度的摸索 | 第41-42页 |
4 组蛋白的化学标记效率检测 | 第42-43页 |
5 巯基琼脂糖柱挂柱效率检测 | 第43-44页 |
6 DTT-Tag组蛋白富集 | 第44-47页 |
6.1 孵育温度对DTT-Tag组蛋白富集的影响 | 第44-45页 |
6.2 反应缓冲液对DTT-Tag组蛋白富集的影响 | 第45-46页 |
6.3 precleaning之后亲和纯化出特异性探针标记的组蛋白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7-51页 |
1 组蛋白修饰方式和修饰位点的鉴定 | 第47页 |
2 消去化修饰普遍性的理论依据 | 第47页 |
3 发生在丝氨酸和苏氨酸上常见修饰方式的鉴定 | 第47-48页 |
4 检测组蛋白样品中自由巯基的含量观察DTT加成的效率 | 第48页 |
5 michael加成反应过程中去垢剂的选择 | 第48-49页 |
6 DTT加成鉴定组蛋白消去化修饰位点和鉴定磷酸化、糖基化的不同点 | 第49页 |
7 质谱鉴定后,组蛋白消去化位点特异性的检验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在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