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1.1 花色苷结构的多样性 | 第15-19页 |
1.2 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类物质的生物合成 | 第19-22页 |
1.2.1 花色素合成的类黄酮上游代谢路径 | 第19-21页 |
1.2.2 花色苷的形成及修饰 | 第21-22页 |
1.2.3 花色苷的转运和储存 | 第22页 |
1.2.4 花色苷的降解 | 第22页 |
1.3 葡萄果实中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 | 第22-24页 |
1.3.1 花色苷合成的基因调控 | 第22-23页 |
1.3.2 花色苷合成的激素调节 | 第23页 |
1.3.3 花色苷合成的化学调节 | 第23-24页 |
1.4 影响花色苷合成的环境因素 | 第24-28页 |
1.4.1 光照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24-26页 |
1.4.2 温度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26-27页 |
1.4.3 水分与氮源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27页 |
1.4.4 土壤状况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27-28页 |
1.4.5 栽培措施对花色苷合成的影响 | 第28页 |
1.5 本研究简介 | 第28-31页 |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土壤状况对‘赤霞珠’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 | 第31-58页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2.1.1 试验区与植株材料 | 第32页 |
2.1.2 气象资料 | 第32页 |
2.1.3 土样采集与分析 | 第32-33页 |
2.1.4 植株水分和养分状态评估 | 第33-34页 |
2.1.5 产量和果实成分 | 第34页 |
2.1.6 发酵实验 | 第34-35页 |
2.1.7 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类物质的检测 | 第35-36页 |
2.1.8 HPLC-ESI-MS分析 | 第36页 |
2.1.9 试剂与标样 | 第36页 |
2.1.10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2.1.11实验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7-54页 |
2.2.1 气候条件 | 第37-38页 |
2.2.2 土壤理化特性分析 | 第38-42页 |
2.2.3 植株水分和养分状况评估 | 第42页 |
2.2.4 两个试验区产量相关因素调查 | 第42-45页 |
2.2.5 2011与2012年两个试验区葡萄果皮中花色苷浓度差异比较 | 第45-47页 |
2.2.6 两个试验区葡萄果皮中花色苷主成分分析 | 第47-50页 |
2.2.7 两个试验区葡萄酒色度色调与花色苷浓度差异比较 | 第50-54页 |
2.3 讨论 | 第54-56页 |
2.3.1 两个试验区土壤状况差异 | 第54页 |
2.3.2 两个试验区植株营养生长及果实理化指标的差异 | 第54-55页 |
2.3.3 土壤状况对葡萄果实及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 第55页 |
2.3.4 年份对两个试验区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 第55-56页 |
2.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整形方式对植株光合特性及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 | 第58-8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 第59页 |
3.1.2 小区布局与采样 | 第59-60页 |
3.1.3 气象资料采集 | 第60页 |
3.1.4 光合参数测定 | 第60页 |
3.1.5 叶幕透光率与植株生长情况调查 | 第60-61页 |
3.1.6 产量因素调查和浆果成分测定 | 第61页 |
3.1.7 花色苷类物质的提取分析 | 第61页 |
3.1.8 HPLC-ESI-MS分析 | 第61页 |
3.1.9 试剂与标样 | 第61页 |
3.1.10 仪器与设备 | 第61页 |
3.1.11 单品种酿酒试验 | 第61页 |
3.1.12 试验数据处理 | 第61-6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2-80页 |
3.2.1 气候条件 | 第62页 |
3.2.2 2011与2012年两种整形方式光合参数日变化比较 | 第62-65页 |
3.2.3 两种整形方式光响应曲线参数 | 第65-66页 |
3.2.4 两种整形方式叶幕特性与叶幕微环境比较 | 第66-67页 |
3.2.5 两种整形方式产量因素与浆果成分比较 | 第67-68页 |
3.2.6 两种整形方式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组成与含量比较 | 第68-72页 |
3.2.7 植株产量因素、果实基本成分与花色苷浓度相关性分析 | 第72-74页 |
3.2.8 整形方式对不同发育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浓度与组成的影响 | 第74-75页 |
3.2.9 两种整形方式酒样基本理化指标与色度色调比较 | 第75-77页 |
3.2.10 两种整形方式酒精发酵结束酒样中花色苷浓度与不同修饰类型比例 | 第77-80页 |
3.3 讨论 | 第80-81页 |
3.3.1 整形方式对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80页 |
3.3.2 整形方式对叶幕结构和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 第80页 |
3.3.3 整形方式对葡萄果实及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浓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3.4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曝光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 | 第83-103页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4-88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84页 |
4.1.2 处理简介与果际微气候监控 | 第84-85页 |
4.1.3 小区布局与采样 | 第85-86页 |
4.1.4 新梢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发育期变化 | 第86页 |
4.1.5 叶面积测量 | 第86-87页 |
4.1.6 产量因素及果实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 第87页 |
4.1.7 花色苷类物质的提取分析 | 第87页 |
4.1.8 试剂与标样 | 第87页 |
4.1.9 HPLC-ESI-MS分析 | 第87-88页 |
4.1.10 单品种酿酒试验 | 第88页 |
4.1.11 试剂与标样 | 第88页 |
4.1.12 仪器与设备 | 第88页 |
4.1.13 试验数据处理 | 第8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88-100页 |
4.2.1 气候条件 | 第88页 |
4.2.2 曝光处理对果际微气候的影响 | 第88-89页 |
4.2.3 曝光处理对葡萄果实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89-91页 |
4.2.4 曝光处理对采收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 第91-95页 |
4.2.5 曝光处理对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及花色苷浓度的影响 | 第95-100页 |
4.3 讨论 | 第100-102页 |
4.3.1 曝光处理对葡萄果实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100页 |
4.3.2 曝光处理对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组成和浓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4.3.3 曝光处理对葡萄酒中花色苷浓度及色度色调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4.4 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遮光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 | 第103-120页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3-107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103页 |
5.1.2 处理简介与果际微气候监控 | 第103-105页 |
5.1.3 小区布局与采样 | 第105页 |
5.1.4 产量因素及果实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 第105-106页 |
5.1.5 花色苷类物质的提取分析 | 第106页 |
5.1.6 试剂与标样 | 第106页 |
5.1.7 HPLC-ESI-MS分析 | 第106页 |
5.1.8 单品种酿酒试验 | 第106页 |
5.1.9 试剂与标样 | 第106页 |
5.1.10 仪器与设备 | 第106页 |
5.1.11试验数据处理 | 第106-10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8页 |
5.2.1 遮光处理对果际微气候的影响 | 第107页 |
5.2.2 遮光处理对葡萄果实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5.2.3 遮光处理对采收期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 第109-113页 |
5.2.4 遮光处理对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及花色苷浓度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5.3 讨论 | 第118-119页 |
5.3.1 遮光处理对果实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118页 |
5.3.2 遮光处理对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组成及浓度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5.3.3 遮光处理对葡萄酒花色苷组成、浓度及色度色调的影响 | 第119页 |
5.4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不同微环境条件下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初探 | 第120-138页 |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20-124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120页 |
6.1.2 处理简介 | 第120页 |
6.1.3 小区布局与采样 | 第120页 |
6.1.4 RNA的提取方法 | 第120-122页 |
6.1.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质量 | 第122页 |
6.1.6 cDNA的合成 | 第122页 |
6.1.7 Real-Time PCR的引物设计和引物特异性检验 | 第122-123页 |
6.1.8 Real-Time PCR检测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 第123页 |
6.1.9 试剂与标样 | 第123-124页 |
6.1.10 仪器与设备 | 第124页 |
6.1.11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24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24-136页 |
6.2.1 整形方式对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124-127页 |
6.2.2 多种果际微环境处理相似性筛选 | 第127-128页 |
6.2.3 曝光和遮光处理对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128-133页 |
6.2.4 曝光和遮光处理对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的影响 | 第133-136页 |
6.3 讨论 | 第136-137页 |
6.4 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8-140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138-139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3页 |
附录 | 第153-157页 |
缩略语与中英文对照 | 第157-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
个人简介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