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贮藏蛋白分类与遗传 | 第10-11页 |
1.1.1 醇溶蛋白 | 第10页 |
1.1.2 谷蛋白 | 第10-11页 |
1.2 研究贮藏蛋白的方法 | 第11-13页 |
1.2.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第11页 |
1.2.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1-13页 |
1.2.3 毛细管电泳 | 第13页 |
1.3 贮藏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1 醇溶蛋白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2 谷蛋白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簇毛麦易位系的创制与应用 | 第15-16页 |
1.5 我国小麦品质育种现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簇毛麦易位系材料的贮藏蛋白分析 | 第17-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2页 |
2.2.1 试剂配制 | 第17-19页 |
2.2.2 蛋白提取 | 第19-20页 |
2.2.3 制备凝胶 | 第20页 |
2.2.4 电泳过程 | 第20-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7页 |
2.3.1 谷蛋白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2.3.2 醇溶蛋白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2.4 簇毛麦易位系材料的贮藏蛋白分析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 | 第28-4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1-41页 |
3.3.1 醇溶蛋白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3.3.2 高分子量谷蛋白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3.4 实验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实验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