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意义与背景 | 第12-13页 |
1.2 特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特厚煤层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巷道支护技术发展过程 | 第14-15页 |
1.2.3 巷道支护理论现状研究 | 第15-17页 |
1.3 特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特厚煤层巷道围岩原位特性研究 | 第22-32页 |
2.1 特厚复合顶板物理力学特性测试 | 第22-26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22-24页 |
2.1.2 巷道围岩原位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24-25页 |
2.1.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2.2 特厚煤层顶板的原位特性研究 | 第26-31页 |
2.2.1 围岩层理构造探测 | 第26-30页 |
2.2.2 窥视探测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特厚煤层巷道拱梁耦合支护结构研究 | 第32-46页 |
3.1 特厚煤层巷道变形特征 | 第32-38页 |
3.1.1 特厚煤层顶板软弱煤层变形特性 | 第32-34页 |
3.1.2 特厚煤层巷道变形特征 | 第34-36页 |
3.1.3 倾斜煤层巷道破坏特征 | 第36-38页 |
3.2 特厚煤层巷道顶板变形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3.3 特厚煤层顶板巷道拱梁耦合支护理论 | 第39-44页 |
3.3.1 特厚煤层巷道锚杆组合梁的形成 | 第40-42页 |
3.3.2 特厚煤层巷道顶板锚索承载拱的形成 | 第42-43页 |
3.3.3 锚索承载拱与锚杆组合梁的耦合作用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特厚煤层巷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6-78页 |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6-49页 |
4.1.1 Flac3D简介 | 第46页 |
4.1.2 巷道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4.1.3 数值模拟方案 | 第47-49页 |
4.2 锚杆-索预紧力对支护结构影响分析 | 第49-54页 |
4.2.1 锚杆预紧力对组合梁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2 锚索预紧力对承载拱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3 锚索预紧力对拱-梁耦合结构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 锚杆-索间距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54-59页 |
4.3.1 锚杆间距对组合梁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锚索间距对承载拱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3 锚索间距对拱-梁耦合结构的影响 | 第57-59页 |
4.4 锚杆-索排距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59-64页 |
4.4.1 锚杆排距对组合梁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2 锚索排距对承载拱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3 锚索排距对拱-梁耦合结构的影响 | 第62-64页 |
4.5 锚杆-索长度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64-68页 |
4.5.1 锚杆长度对组合梁的影响 | 第64-65页 |
4.5.2 锚索长度对承载拱的影响 | 第65-66页 |
4.5.3 锚索长度对拱-梁耦合结构的影响 | 第66-68页 |
4.6 锚杆-索安装角度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68-73页 |
4.6.1 锚杆安装角度对组合梁的影响 | 第68-70页 |
4.6.2 锚索安装角度对承载拱的影响 | 第70-72页 |
4.6.3 锚索安装角度对拱-梁耦合结构的影响 | 第72-73页 |
4.7 原方案优化方案对比 | 第73-7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特厚煤层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78-90页 |
5.1 数值计算模型 | 第78-81页 |
5.1.1 模型的建立 | 第78-79页 |
5.1.2 数值模拟参数的选取 | 第79页 |
5.1.3 数值模拟方案 | 第79-81页 |
5.2 特厚煤层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81-87页 |
5.2.1 两种方案巷道围岩应力分布 | 第82-83页 |
5.2.2 两种方案围岩塑性区分布 | 第83-84页 |
5.2.3 两种方案巷道围岩位移分布 | 第84-85页 |
5.2.4 锚杆锚索工作状态 | 第85-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与监测 | 第90-96页 |
6.1 监测仪器布置与监测实施 | 第90-92页 |
6.1.1 监测实施 | 第90-91页 |
6.1.2 监测布置 | 第91-92页 |
6.2 监测结果分析 | 第92-95页 |
6.2.1 锚杆、锚索受力 | 第92-93页 |
6.2.2 测力锚杆分析 | 第93-94页 |
6.2.3 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 第94-9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10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6-97页 |
7.2 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