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混沌及其应用概述 | 第12-13页 |
1.2 混沌通信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混沌掩盖技术 | 第13-14页 |
1.2.2 混沌参数调制技术 | 第14-15页 |
1.2.3 混沌键控技术 | 第15-18页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混沌基本理论与经典混沌键控通信系统 | 第20-4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混沌的定义及特性 | 第20-23页 |
2.2.1 Li-Yorke混沌定义 | 第20-21页 |
2.2.2 Devaney混沌定义 | 第21-22页 |
2.2.3 混沌的特性 | 第22-23页 |
2.3 混沌信号的产生 | 第23-31页 |
2.3.1 连续混沌系统 | 第23-25页 |
2.3.2 离散混沌映射 | 第25-31页 |
2.4 经典混沌键控通信系统 | 第31-39页 |
2.4.1 CSK和COOK通信系统 | 第31-33页 |
2.4.2 DCSK和FM-DCSK通信系统 | 第33-37页 |
2.4.3 CDSK通信系统 | 第37-39页 |
2.5 高斯近似法 | 第39-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改进型多用户正交差分混沌键控通信系统 | 第42-60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VDMA-DCSK通信系统 | 第42-45页 |
3.3 改进型MU-ODCSK系统模型 | 第45-48页 |
3.3.1 基于Hadamard矩阵的正交Walsh码的产生 | 第45-46页 |
3.3.2 改进型MU-ODCSK系统调制方案 | 第46-47页 |
3.3.3 改进型MU-ODCSK系统解调方案 | 第47-48页 |
3.4 改进型MU-ODCSK系统性能分析 | 第48-53页 |
3.4.1 AWGN信道下的系统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3.4.2 Rayleigh平衰落信道下的系统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3.5 改进型MU-ODCSK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3.5.1 AWGN信道下的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3.5.2 Rayleigh平衰落信道下的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3.5.3 MU-ODCSK系统保密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多用户分段移位差分混沌键控通信系统 | 第60-74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MU-SSDCSK系统模型 | 第60-65页 |
4.2.1 MU-SSDCSK系统调制方案 | 第60-63页 |
4.2.2 MU-SSDCSK系统解调方案 | 第63-65页 |
4.3 MU-SSDCSK系统性能分析 | 第65-67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4.4.1 混沌序列长度对MU-SSDCSK系统误码性能影响 | 第67-68页 |
4.4.2 信噪比对MU-SSDCSK系统误码性能影响 | 第68-69页 |
4.4.3 用户数对MU-SSDCSK系统误码性能影响 | 第69-70页 |
4.4.4 MU-SSDCSK系统与其他多用户性能比较 | 第70-71页 |
4.4.5 MU-SSDCSK系统保密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74-75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