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圈式双向电机械转换器驱动的电液比例阀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电液比例阀的简介 | 第12-19页 |
1.2.1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电液伺服阀与电液比例阀 | 第13-16页 |
1.2.3 电液比例阀的分类 | 第16-17页 |
1.2.4 电液比例阀的控制驱动技术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和创新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分析方法 | 第20页 |
1.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动圈式双向电液比例阀的设计 | 第23-39页 |
2.1 控制驱动部分 | 第23-27页 |
2.1.1 动圈式双向电机的结构 | 第23-24页 |
2.1.2 动圈式双向电机的接线方式与电路 | 第24-25页 |
2.1.3 动圈式双向电机主要部件的材料选择 | 第25-27页 |
2.2 动圈式双向电液比例阀的阀体阀芯 | 第27-30页 |
2.3 动圈式双向电液比例阀的其他要求 | 第30-31页 |
2.4 密封结构及方式 | 第31-34页 |
2.4.1 动圈式双向电机的密封 | 第32-33页 |
2.4.2 调零端的密封 | 第33-34页 |
2.4.3 O型圈的选用 | 第34页 |
2.5 一些重要零件的工艺加工要求 | 第34-36页 |
2.6 动圈式双向电机与阀芯的连接方式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动圈式双向电液比例阀静态特性研究 | 第39-53页 |
3.1 动圈式双向电机的特性 | 第39-42页 |
3.1.1 F-i特性 | 第39-42页 |
3.1.2 F-S特性 | 第42页 |
3.2 阀芯受力分析 | 第42-50页 |
3.2.1 惯性力F_r | 第43页 |
3.2.2 粘性摩擦力F_v | 第43-44页 |
3.2.3 弹簧力F_k | 第44-45页 |
3.2.4 液压卡紧力F_c | 第45-46页 |
3.2.5 稳态液动力F_s | 第46-48页 |
3.2.6 驱动力F | 第48-49页 |
3.2.7 阀芯受力平衡方程 | 第49-50页 |
3.3 流量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动圈式双向电液比例阀的试验研究 | 第53-61页 |
4.1 样机的研制 | 第53-55页 |
4.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5-57页 |
4.3 试验研究原理 | 第57页 |
4.4 试验研究及结果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基于独立叠加颤振信号控制方法的试验研究 | 第61-69页 |
5.1 叠加颤振信号的原理 | 第61-62页 |
5.2 试验准备 | 第62-64页 |
5.2.1 伺服控制器 | 第62-63页 |
5.2.2 信号发生器 | 第63-64页 |
5.2.3 示波器 | 第64页 |
5.3 试验研究及结果 | 第64-66页 |
5.4 流量特性分析 | 第66-68页 |
5.4.1 滞环 | 第66页 |
5.4.2 死区特性 | 第66-67页 |
5.4.3 线性度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未来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