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观视角下的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6-7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7-13页 |
1.3 研究成果述评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思路和方法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视角 | 第18-28页 |
2.1 环县道情皮影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传播仪式观理论 | 第19-24页 |
2.2.1 什么是传播的仪式观 | 第19-21页 |
2.2.2 仪式观的理论来源 | 第21-24页 |
2.3 仪式观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契合 | 第24-28页 |
第三章 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的仪式观呈现 | 第28-40页 |
3.1 表演者——参与其中 | 第29-30页 |
3.2 戏剧表演——仪式展演 | 第30-35页 |
3.3 观众角色——参与者 | 第35-40页 |
第四章 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的仪式观根源 | 第40-52页 |
4.1 道教文化 | 第40-42页 |
4.2 民间信仰 | 第42-45页 |
4.3 村落文化 | 第45-52页 |
4.3.1 村落文化盛极时的环县道情皮影 | 第46-48页 |
4.3.2 村落文化式微时的环县道情皮影 | 第48-52页 |
第五章 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的仪式观转型 | 第52-56页 |
5.1 人神共娱 | 第52-53页 |
5.2 娱神为主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