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国内外无砟轨道发展概况 | 第10-16页 |
1.1.1 国外无砟轨道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1.2 国内无砟轨道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1.1.3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介绍 | 第15页 |
1.1.4 无砟轨道板模具未来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2 有限元发展历史及趋势 | 第16-17页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橡胶减振器的压缩实验 | 第19-31页 |
2.1 橡胶材料概述 | 第19-20页 |
2.2 橡胶本构模型的研究 | 第20-22页 |
2.2.1 基本理论 | 第20页 |
2.2.2 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20-22页 |
2.3 橡胶减振器压缩实验 | 第22-30页 |
2.3.1 引言 | 第22-23页 |
2.3.2 MTS 810 材料试验系统 | 第23-25页 |
2.3.3 橡胶减振器压缩试验数据的采集 | 第25-26页 |
2.3.4 橡胶减振器试验数据拟合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CRTS Ⅲ型无砟轨道板模具几何模型建立 | 第31-44页 |
3.1 CRTS Ⅲ型无砟轨道板模具的基本组成 | 第31-32页 |
3.2 三维设计软件Solid Works概述 | 第32-33页 |
3.3 三维实体模型的创建 | 第33-39页 |
3.3.1 底模结构 | 第33-37页 |
3.3.2 侧端模结构 | 第37-38页 |
3.3.3 横梁支座结构 | 第38-39页 |
3.4 模具总装配体 | 第39-42页 |
3.4.1 定位套结构 | 第39-40页 |
3.4.2 模具子装配体之间的装配 | 第40-42页 |
3.5 干涉检查 | 第42页 |
3.6 无砟轨道板设计说明 | 第42-43页 |
3.6.1 无砟轨道板模具设计依据 | 第42-43页 |
3.6.2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主要技术性能 | 第43页 |
3.6.3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特点 | 第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方法 | 第44-53页 |
4.1 概述 | 第44-45页 |
4.2 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学方程 | 第45-46页 |
4.2.1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引入 | 第45-46页 |
4.2.2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 | 第46页 |
4.3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解法 | 第46-49页 |
4.3.1 引言 | 第46-47页 |
4.3.2 增量逐步解法的基本思想 | 第47-49页 |
4.3.3 非线性方程组解法基本步骤 | 第49页 |
4.4 非线性迭代收敛准则和增量步的选取 | 第49-52页 |
4.4.1 收敛准则 | 第49-50页 |
4.4.2 迭代增量步的选取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模具有限元分析 | 第53-93页 |
5.1 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53-54页 |
5.2 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54-55页 |
5.3 有限元分析准备工作 | 第55-74页 |
5.3.1 Solid Works与Workbench接口间的关系 | 第56页 |
5.3.2 模型的简化处理 | 第56-58页 |
5.3.3 模型导入Workbench后的分析过程 | 第58-60页 |
5.3.4 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 第60-62页 |
5.3.5 有限元模型分析设置 | 第62-63页 |
5.3.6 模具无上拱量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3-64页 |
5.3.7 轨道板模具有上拱量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4-67页 |
5.3.8 载荷类型的确定 | 第67-70页 |
5.3.9 有限元模型后处理设置 | 第70-74页 |
5.4 轨道板模具工况分析 | 第74-92页 |
5.4.1 模具中间的橡胶减振器下支撑板无上调量 | 第75-82页 |
5.4.2 模具中间的橡胶减振器下支撑板有上调量 | 第82-91页 |
5.4.3 工况分析总结 | 第91-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