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农田水热碳通量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2 针对新疆膜下滴灌农田水热碳通量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农田碳水耦合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绿洲膜下滴灌棉田耗水规律 | 第17-47页 |
2.1 试验开展与数据获取 | 第17-22页 |
2.1.1 库尔勒绿洲膜下滴灌棉田试验站 | 第17-20页 |
2.1.2 观测仪器与数据采集 | 第20-21页 |
2.1.3 能量闭合度与通量印痕分析 | 第21-22页 |
2.2 棉田耗水的日内和季节变化规律 | 第22-29页 |
2.2.1 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及生长期划分 | 第22-24页 |
2.2.2 不同时间尺度农田耗水量变化规律 | 第24-29页 |
2.3 棉田作物系数变化规律与作物系数模型 | 第29-37页 |
2.3.1 作物系数计算方法 | 第29页 |
2.3.2 棉田作物系数变化规律 | 第29-33页 |
2.3.3 棉田作物系数模型及适用性 | 第33-37页 |
2.4 棉田蒸散发划分 | 第37-45页 |
2.4.1 棉田蒸散发划分的方法 | 第37-38页 |
2.4.2 参数率定及验证 | 第38-41页 |
2.4.3 蒸散发划分 | 第41-45页 |
2.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绿洲膜下滴灌棉田能量分配与控制机理 | 第47-59页 |
3.1 冠层导度计算和路径分析方法 | 第47-49页 |
3.1.1 冠层导度计算 | 第47-48页 |
3.1.2 路径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3.2 棉田能量分配的日内和季节变化规律 | 第49-54页 |
3.2.1 棉田能量分配的季节变化过程 | 第49-50页 |
3.2.2 棉田能量控制因子日内变化过程 | 第50-54页 |
3.3 棉田环境因子对冠层导度和潜热的影响 | 第54-58页 |
3.3.1 冠层导度对潜热的控制作用研究 | 第54-56页 |
3.3.2 环境因子对冠层导度和潜热的影响研究 | 第56-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绿洲膜下滴灌棉田碳通量与碳水耦合规律 | 第59-79页 |
4.1 棉田碳通量变化规律研究 | 第59-68页 |
4.1.1 环境因子分析 | 第59-63页 |
4.1.2 碳通量日内变化规律 | 第63-66页 |
4.1.3 碳通量季节变化规律 | 第66-68页 |
4.2 棉田碳通量影响因素研究 | 第68-72页 |
4.2.1 碳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8-70页 |
4.2.2 碳通量与潜热的关系 | 第70-72页 |
4.3 棉田碳水耦合特征研究 | 第72-78页 |
4.3.1 碳水耦合特征分析方法 | 第72页 |
4.3.2 叶片尺度碳水耦合特征分析 | 第72-75页 |
4.3.3 冠层尺度的碳水耦合特征分析 | 第75-78页 |
4.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绿洲膜下滴灌棉田碳通量模拟 | 第79-95页 |
5.1 DNDC模型介绍 | 第79-81页 |
5.2 模型率定与效果评价 | 第81-85页 |
5.3 新疆不同区域和不同灌溉方式碳通量变化规律模拟 | 第85-89页 |
5.3.1 新疆不同区域碳通量变化规律模拟 | 第85-87页 |
5.3.2 库尔勒地区不同灌溉方式碳通量模拟 | 第87-89页 |
5.4 库尔勒地区长期碳通量变化趋势 | 第89-94页 |
5.5 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8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97页 |
6.3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