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1页
一、引例第11-12页
二、本案涉及到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理论第12-20页
    (一)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含义第12-13页
    (二)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特征第13-14页
    (三)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4页
    (四)公司僵局第14-18页
    (五)公司司法解散与公司僵局的关系第18页
    (六)我国现行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体系第18-20页
三、我国关于公司司法解散适用的实践探究第20-24页
    (一)实践中关于公司司法解散案例的审判结果分析第20-21页
    (二)法院审判结果与参考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第21-24页
四、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具体适用第24-29页
    (一)对“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理解第25-26页
    (二)对“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理解第26-27页
    (三)对“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理解第27-29页
    (四)对“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的理解第29页
五、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相应制度的比较研究第29-34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及其立法启示第29-31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及其立法启示第31-34页
六、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不足第34-37页
    (一)对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主体的规定不够具体第35页
    (二)解散事由的界定标准难以把握第35-36页
    (三)适用范围太过模糊第36页
    (四)前置程序的内容不够明确第36页
    (五)替代性措施的理解容易引发歧义第36-37页
    (六)公司司法解散与清算之间的衔接不够完善第37页
七、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7-42页
    (一)制度完善应当遵循的原则第37-38页
    (二)适用对象的确定第38-39页
    (三)明确请求权主体资格第39-40页
    (四)细化公司司法解散事由第40-41页
    (五)完善替代性措施第41页
    (六)公司解散后的清算事务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UWB的LOS/NLOS测距定位方法研究
下一篇:纳秒激光诱导铝板表面微纳复合结构及浸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