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享经济时代下的劳动关系认定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五、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当前的劳动关系认定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 第15-17页 |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认定标准 | 第17-21页 |
一、从属性的学理性判断 | 第17-19页 |
二、我国当前立法上的从属性认定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共享经济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认定的冲击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我国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新型用工形式的认定及困惑 | 第23-27页 |
一、新型用工形式的特征 | 第23-24页 |
二、以从属性理论审查新型用工形式 | 第24-25页 |
三、关于新型用工形式保护路径的困惑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我国新型用工形式的劳动法保护设想 | 第27-33页 |
第一节 设立中间类型的劳动法保护主体 | 第27-31页 |
一、设立中间类型劳动主体的理由 | 第27-29页 |
二、国外对于保护路径的选择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我国新型用工形式的保护对策 | 第31-33页 |
一、增加经济依赖型的劳务提供者主体 | 第31-32页 |
二、经济依赖型劳务提供者的保护措施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