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6-27页 |
1.1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6-2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3 论文涉及的概念以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1-23页 |
1.3.1 品牌与商标 | 第21页 |
1.3.2 服装品牌 | 第21-22页 |
1.3.3 品牌策略 | 第22-23页 |
1.3.4 温州服装 | 第23页 |
1.4 研究范围和时间跨度 | 第23-24页 |
1.5 主要服装品牌发展事件的资料来源 | 第24-27页 |
2.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与综述 | 第27-32页 |
2.1 关于服装史研究方法论及中国服装产业的研究成果 | 第27-28页 |
2.2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温州服装产业发展进行的研究 | 第28-30页 |
2.2.1 从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研究温州服装产业 | 第28-29页 |
2.2.2 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研究温州服装业发展 | 第29页 |
2.2.3 从价值链、供应链理论出发的研究 | 第29-30页 |
2.3 现有的品牌研究和在服装产业发展方面的理论应用 | 第30-32页 |
3. 温州服装业发展历程四大阶段的划分依据 | 第32-45页 |
3.1 划分的理论依据 | 第32-40页 |
3.1.1 生命周期理论(life-cvcle)对划分的借鉴 | 第32-33页 |
3.1.2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阶段对划分的借鉴 | 第33-34页 |
3.1.3 服装品牌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对划分的借鉴 | 第34-40页 |
3.2 实践依据 | 第40-43页 |
3.3 标志性事件 | 第43-45页 |
4. 温州服装业发展历程(1979-2010) | 第45-107页 |
4.1 温州服装业品牌意识萌芽阶段(1979-1990年) | 第45-64页 |
4.1.1 背景与特征 | 第45-49页 |
4.1.1.1 政治经济背景 | 第45-47页 |
4.1.1.2 服装工业背景 | 第47页 |
4.1.1.3 服装消费背景 | 第47-49页 |
4.1.2 品牌意识的萌芽 | 第49-53页 |
4.1.2.1 改革开放带来先发机遇 | 第49-50页 |
4.1.2.2 定位的零差异导致竞争产生 | 第50-51页 |
4.1.2.3 产品信任危机导致品牌意识的萌芽 | 第51-53页 |
4.1.3 产品策略 | 第53-57页 |
4.1.3.1 目标客户的需求引发初级"设计思维 | 第53-54页 |
4.1.3.2 产品特征 | 第54-56页 |
4.1.3.3 从"倒货"到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 | 第56-57页 |
4.1.4 销售策略 | 第57-62页 |
4.1.4.1 以服装专业市场为依托 | 第57-60页 |
4.1.4.2 推销观念应运而生 | 第60-62页 |
4.1.5 保障体系 | 第62-64页 |
4.1.5.1 政府的"无为而治" | 第62页 |
4.1.5.2 金融"擦边球" | 第62-64页 |
4.2 温州服装业创立品牌阶段(1991-1995年) | 第64-80页 |
4.2.1 背景与特征 | 第64-66页 |
4.2.1.1 政治经济背景 | 第64-65页 |
4.2.1.2 服装工业背景 | 第65页 |
4.2.1.3 服装消费背景 | 第65-66页 |
4.2.2 温州服装从无品牌到有品牌 | 第66-68页 |
4.2.2.1 温州服装企业创牌热 | 第66-68页 |
4.2.3 品牌定位 | 第68-70页 |
4.2.3.1 服装价格战引发品牌差异化定位 | 第68-70页 |
4.2.3.2 品牌公司走向联营 | 第70页 |
4.2.4 品牌产品策略 | 第70-74页 |
4.2.4.1 现代设计理念的启蒙 | 第70-71页 |
4.2.4.2 OEM生产与制造 | 第71-73页 |
4.2.4.3 从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 | 第73-74页 |
4.2.5 品牌销售策略 | 第74-77页 |
4.2.5.1 服装品牌营销开始登场 | 第74-76页 |
4.2.5.2 品牌传播概念的兴起 | 第76-77页 |
4.2.6 保障体系 | 第77-80页 |
4.2.6.1 政府和服装行业机构对服装品牌营销的支持和推动 | 第77-80页 |
4.3 温州服装业发展的品牌成长阶段(1996-2003年) | 第80-96页 |
4.3.1 背景与特征 | 第80-83页 |
4.3.1.1 政治经济背景 | 第80-81页 |
4.3.1.2 服装工业背景 | 第81-82页 |
4.3.1.3 服装消费背景 | 第82-83页 |
4.3.2 温州服装品牌差异化定位格局逐渐形成 | 第83-86页 |
4.3.2.1 温州服装品牌定位注重市场细分 | 第83-85页 |
4.3.2.2 温州男装品牌的迅速成长 | 第85-86页 |
4.3.3 品牌产品策略 | 第86-89页 |
4.3.3.1 温州服装品牌设计思维走向成熟 | 第86-88页 |
4.3.3.2 服装生产从OEM走向ODM | 第88-89页 |
4.3.4 品牌销售策略 | 第89-95页 |
4.3.4.1 虚拟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 | 第89-92页 |
4.3.4.2 温州男装品牌推广方式空前发展 | 第92-95页 |
4.3.5 保障体系 | 第95-96页 |
4.3.5.1 政府 | 第95页 |
4.3.5.2 商会 | 第95-96页 |
4.4. 温州服装业品牌国际化阶段(2003-2010年) | 第96-107页 |
4.4.1 背景与特征 | 第96-99页 |
4.4.1.1 政治经济背景 | 第96页 |
4.4.1.2 服装工业背景 | 第96-97页 |
4.4.1.3 服装消费背景 | 第97-99页 |
4.4.2 品牌定位策略 | 第99-101页 |
4.4.2.1 温州服装业的品牌再定位 | 第99-101页 |
4.4.3 品牌产品策略 | 第101-102页 |
4.4.3.1 男装企业品牌多元化 | 第101-102页 |
4.4.4 典型品牌销售策略 | 第102-107页 |
4.4.4.1 通过与国际大牌"联姻"使品牌实行国际营销 | 第102-107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107-110页 |
5.1 结论 | 第107-108页 |
5.2 建议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附件一:温州服装大事记1979-2010 | 第115-128页 |
附件二:本文附图、附表目录 | 第128-129页 |
研究生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