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当代中国电影的上海想象(1990-2013)--一种基于媒介地理学的考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7页
    一、中国电影“上海想象”史概述第10-12页
    二、1990年以来中国电影“上海想象”的背景和语境第12-15页
    三、研究对象及文献综述第15-21页
    四、“上海想象”:一种媒介地理学的审视第21-24页
    五、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7页
第一章 “上海想象”的生产地理第27-53页
    第一节 本土制作:海派文化的历史守望第27-33页
        一、海派文化与“海派电影”传统第27-29页
        二、传承描述(1990-2001):语言革新的都市生活白描第29-31页
        三、式微描述(2002-2013):生态骤变与本地生产的沦陷第31-33页
    第二节 跨国(地)制作:“上海”边界的模糊第33-39页
        一、“上海想象”生产资本的扩张版图第33-37页
        二、资本流动与渐趋“边界模糊”的“都市想象”第37-39页
    第三节 创作者的“地理-文化”身份与想象“上海”之路径第39-53页
        一、上海导演:个体化的“地方感”体验第40-44页
        二、香港导演:身份寻找中的自我投射第44-47页
        三、外地导演:“外来进入者”视角下的都市凝望第47-49页
        四、异域导演:基于另类“东方奇观”的“他者”想象第49-53页
第二章 “上海想象”中的空间建构:都市变革的显影第53-86页
    第一节 “空间转向”、电影媒介空间与都市空间第53-56页
        一、“空间转向”第53-54页
        二、媒介空间与电影媒介空间第54-55页
        三、都市空间第55-56页
    第二节 “整体”与“混杂”:都市空间构建的博弈第56-65页
        一、“国际大都市想象”:现代化理想与乌托邦美学第56-59页
        二、“‘移民之城’想象”:“可交流的城市”与“后现代沙漠”第59-63页
        三、“‘异托邦’想象”:若隐若现的“城市之镜”第63-65页
    第三节 空间流动:当代上海的视觉律动与形态质感第65-76页
        一、漫步、兜风与漂流:影像上海的“流动式绘图”第66-70页
        二、出入“上海”:地域流动与“跨界的人”第70-72页
        三、信息概念-流动的虚实:被凸显的“无形之城”第72-76页
    第四节 空间拼贴与戏仿:作为后现代镜像的“上海”第76-86页
        一、“区隔空间”拼贴:“阐释”与“去中心”的都市故事第77-80页
        二、地标空间与“去地域化”叙事拼贴:作为景观的平面“上海”第80-82页
        三、空间戏仿:文本游戏与都市狂欢第82-86页
第三章 “过去”—“未来”:“上海想象”的时间危机第86-101页
    第一节 “过去”的怀想:断面、回忆与镜像第86-90页
        一、断面:“美好往昔”的沉湎第87页
        二、回忆:个体化的城市记忆第87-89页
        三、镜像:间离、反思与叙事游戏第89-90页
    第二节 “未来”的风景:被缝合的消费社会拟像第90-94页
        一、浮夸的消费之都第90-91页
        二、个体感性的“小”世界第91-92页
        三、“缝合”的策略第92页
        四、“拟仿”的逻辑第92-94页
    第三节 “现在”的狂欢:城市历史与深度的消解第94-101页
        一、时间危机与大众文化第94-95页
        二、“空间格调”与历史性的隐退第95-97页
        三、时尚与城市时间的“伪流通”第97-99页
        四、感官消费与脆弱的“城市认同”第99-101页
第四章 多地性:全球化中的“上海”重构第101-127页
    第一节 地方:一个从凝固到流动的概念第101-106页
        一、独特与边缘:作为“全球化”对立面的“地方”第101-103页
        二、多元、流动与“全球地方感”:“进步”的“地方”第103-104页
        三、文化杂糅、都市罪恶与“优越感”:审视上海地方性的历史路径第104-106页
    第二节 上海-海外:“全球性”的曲折复归第106-113页
        一、人格分裂的“他者”:矛盾中的拒斥第107-110页
        二、海外离散者的“回家”:文化冲突与“反思式”寻根第110-112页
        三、双向认同的地方:“全球性”的弥散第112-113页
    第三节 上海-港台:国族政治话语中的“地方”第113-119页
        一、“泛中国性”的植入:作为国族化身的“上海”第114-115页
        二、全球性文化资本的胜利:穿越国族政治烟云的“上海”第115-117页
        三、现代性的浪漫同构:港台主动连接内地的“去中心”版图第117-119页
    第四节 上海-内地:“两极落差”中的标榜与反思第119-127页
        一、光荣与梦想:强大完美的“磁场上海”第119-121页
        二、互补与融合:乡土文化反哺下的都市上海第121-123页
        三、否定“上海”:反向书写的几种路径第123-127页
结语 大写“上海”:“全球-本土城市”与“传奇之城”第127-137页
    一、上海的“地方性”书写:集体记忆的文化召唤第127-130页
    二、“全球-本土城市”:全球经验中的地方认同第130-133页
    三、“传奇之城”:自由与开放的“流动枢纽站”第133-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3页
附录:与本文研究相关的主要影片第143-146页
后记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樟树木材细胞壁发育过程及结构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