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连翘产地加工方法的优化 | 第12-27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2-13页 |
| 1.1 仪器 | 第12页 |
| 1.2 试剂 | 第12页 |
| 1.3 样品制备 | 第12-13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3-25页 |
| 2.1 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 第13-16页 |
| 2.2 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 | 第16-18页 |
| 2.3 实验结果 | 第18-25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25-27页 |
| 3.1 讨论 | 第25页 |
| 3.2 结论 | 第25-27页 |
| 第二部分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连翘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 第27-46页 |
| 1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判别分析法快速鉴别不同连翘饮片 | 第27-31页 |
| 1.1 仪器与试药 | 第27页 |
| 1.2 NIR光谱采集 | 第27-28页 |
| 1.3 光谱预处理 | 第28-30页 |
| 1.4 不同连翘饮片的判别分析 | 第30页 |
| 1.5 分析原理 | 第30页 |
| 1.6 模型验证 | 第30-31页 |
| 2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不同连翘饮片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 | 第31-38页 |
| 2.1 仪器与试药 | 第31页 |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31-35页 |
| 2.3 定量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 2.4 定量模型的验证 | 第36-38页 |
| 3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不同连翘饮片中连翘苷的含量 | 第38-44页 |
| 3.1 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 3.2 连翘苷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4-46页 |
| 4.1 讨论 | 第44-45页 |
| 4.2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三部分 连翘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第46-68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6页 |
| 1.1 仪器 | 第46页 |
| 1.2 试剂 | 第46页 |
| 1.3 样品 | 第46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6-67页 |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6-47页 |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7页 |
| 2.3 色谱条件 | 第47-48页 |
| 2.4 方法学考察 | 第48-53页 |
| 2.5 对照图谱的生成 | 第53-54页 |
| 2.6 不同连翘饮片HPLC特征图谱分析 | 第54-57页 |
| 2.7 不同连翘饮片不同萃取部位H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 | 第57-67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67-68页 |
| 3.1 讨论 | 第67页 |
| 3.2 结论 | 第67-68页 |
| 第四部分 不同连翘饮片不同萃取部位抗大肠杆菌谱-效相关关系研究 | 第68-73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8页 |
| 1.1 仪器 | 第68页 |
| 1.2 试药 | 第68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 2.1 连翘提取物的制备 | 第68-69页 |
| 2.2 连翘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 第69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69-70页 |
| 4 谱效关系分析 | 第70-72页 |
| 4.1 主成分分析 | 第70-71页 |
| 4.2 谱效双变量相关分析 | 第71-72页 |
| 5 讨论与结论 | 第72-73页 |
| 5.1 讨论 | 第72页 |
| 5.2 结论 | 第72-7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1 总结 | 第73-74页 |
| 2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附录 | 第79-89页 |
| 附录Ⅰ 文献综述 连翘饮片质量分析研究现状 | 第79-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附录Ⅱ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