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3页 |
第一章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第13-19页 |
1.1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3-16页 |
1.1.1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概念 | 第14页 |
1.1.2 我国离婚扶养制度的发展历史 | 第14-16页 |
1.2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现状 | 第16-19页 |
1.2.1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性质 | 第16页 |
1.2.2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6-17页 |
1.2.3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与我国其他离婚救济制度的异同 | 第17-18页 |
1.2.4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缺陷 | 第19-22页 |
2.1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立法缺陷 | 第19-21页 |
2.1.1 “经济困难”标准的界定不适应时代需求 | 第19页 |
2.1.2 经济帮助数额的确定标准模糊 | 第19-20页 |
2.1.3 提供经济帮助的方式不明确 | 第20-21页 |
2.1.4 需完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变更、终止的情形 | 第21页 |
2.2 经济帮助制度的缺陷导致其在实践中适用困难 | 第21-22页 |
2.2.1 在离婚案件中提出经济帮助请求的案件数量少 | 第21-22页 |
2.2.2 法院判决支持率低、赔偿数额低 | 第22页 |
第三章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存废之争 | 第22-26页 |
3.1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废除之争 | 第22-23页 |
3.2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存在价值 | 第23-26页 |
3.2.1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不应该被离婚扶养制度取代 | 第23-24页 |
3.2.2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不能被夫妻财产分割所取代 | 第24-25页 |
3.2.3 我国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不能取代离婚经济帮助制度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离婚后扶养制度的相关立法考察 | 第26-36页 |
4.1 我国台湾地区的离婚扶养制度——离婚赡养费制度 | 第26-27页 |
4.1.1 离婚赡养费制度的构成要件 | 第26页 |
4.1.2 给付赡养费的数额、方式 | 第26-27页 |
4.2 英美法系国家的离婚后扶养制度 | 第27-31页 |
4.2.1 英国的离婚后扶养制度 | 第27-29页 |
4.2.2 美国离婚后的扶养制度 | 第29-31页 |
4.3 大陆法系国家的离婚后扶养制度 | 第31-36页 |
4.3.1 德国离婚后的扶养制度 | 第31-34页 |
4.3.2 其他国家的离婚后扶养制度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建议 | 第36-43页 |
5.1 以“合理生活需要”的标准取代绝对困难标准 | 第36-37页 |
5.2 细化经济帮助数额的考量标准 | 第37页 |
5.3 明确经济帮助的方式 | 第37-40页 |
5.3.1 明确以住房进行帮助的要件 | 第37-38页 |
5.3.2 明确以住房形式提供帮助的方法 | 第38-39页 |
5.3.3 短期帮助或长期帮助的确定 | 第39-40页 |
5.4 离婚经济帮助请求权的时效的确定 | 第40页 |
5.4.1 诉讼离婚时离婚经济帮助请求权的时效 | 第40页 |
5.4.2 协议离婚时离婚经济帮助请求权的行使时间 | 第40页 |
5.5 离婚经济帮助的变更及终止 | 第40-43页 |
5.5.1 离婚经济帮助的变更 | 第41页 |
5.5.2 离婚经济帮助的终止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47-48页 |
附件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