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篇 理论部分 | 第13-20页 |
1. 中医对AMD的认识 | 第13-15页 |
1.1 病名溯源 | 第13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3页 |
1.3 证侯特征 | 第13-14页 |
1.4 中医治疗 | 第14-15页 |
2. 西医对AMD的认识 | 第15-18页 |
2.1 临床特征及分类 | 第15页 |
2.2 病因 | 第15页 |
2.3 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2.4 治疗 | 第16-18页 |
3. 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3.1 分子结构 | 第18页 |
3.2 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篇 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0-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1. 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 第20页 |
2. 磷脂复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0页 |
3. 磷脂复合物溶解度测定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23页 |
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1-22页 |
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2页 |
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页 |
4. 槲皮素溶解度测定 | 第22-23页 |
讨论 | 第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第三篇 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氧化损伤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24-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1. 实验细胞 | 第24页 |
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4页 |
3. 药物及试剂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1. 主要试剂的配备 | 第24页 |
2. 细胞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 | 第24-25页 |
3. ARPE-19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 | 第25页 |
4. MTT检测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ARPE-19细胞的毒性 | 第25页 |
5. MTT检测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t-BHP诱导的ARPE-1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25页 |
6. AnnexinV-FITC/PI检测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t-BHP诱导的ARPE-1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31页 |
1. ARPE-19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建立 | 第26页 |
2. 不同浓度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APRE-19细胞的毒性 | 第26-27页 |
3. 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氧化损伤APRE-19细胞的存活率影响 | 第27-28页 |
4. 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氧化损伤APRE-19细胞的凋亡率影响 | 第28-30页 |
5. 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t-BHP诱导APRE-19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篇 槲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对t-BHP诱导ARPE-19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33-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1. 实验细胞 | 第33页 |
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3页 |
3. 药物及试剂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1. 瞬时转染ARPE-19细胞 | 第33-34页 |
2. Real time PCR在转录水平鉴定转染效率 | 第34-35页 |
3. Western blot在翻译水平鉴定转染效率 | 第35-36页 |
4. Real time PCR观察药物在转录水平对二相酶的诱导作用 | 第36页 |
5. Western blot观察药物在翻译水平对二相酶的诱导作用 | 第36页 |
6. 细胞内SOD活性及T-AOC、ROS、MDA含量检测 | 第36-37页 |
7. 统计学方法 | 第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41页 |
1. ARPE-19细胞转染鉴定 | 第37-38页 |
2. Real time PCR检测NRF2、HO-1、GCL、NQO-1的表达 | 第38-39页 |
3. 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GCL、NQO-1蛋白的表达 | 第39-40页 |
4. 细胞SOD活性及T-AOC、ROS、MDA含量检测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全文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