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通信安全技术论文

量子数字签名方案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论文的主要构成第12-13页
第二章 基础知识第13-24页
    2.1 量子比特第13页
    2.2 线性算子与矩阵第13-14页
    2.3 量子测量第14-15页
    2.4 张量积第15-16页
    2.5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第16-17页
    2.6 量子不可克隆原理第17-18页
    2.7 非正交量子态不可区分原理第18-19页
    2.8 量子纠缠第19页
    2.9 纠缠交换第19-20页
    2.10 量子隐形传态第20-22页
    2.11 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第22-23页
    2.12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广播量子多重盲签名方案第24-42页
    3.1 背景介绍第24-25页
    3.2 基于互无偏基的广播量子多重盲签名方案第25-32页
        3.2.1 量子一次一密算法第25-26页
        3.2.2 方案中涉及的符号及意义第26页
        3.2.3 方案描述第26-32页
    3.3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第32-33页
    3.4 与Tian等人的广播量子多重盲签名方案的比较第33-41页
        3.4.1 Tian等人的方案的描述第34-35页
        3.4.2 Tian等人方案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第35-40页
        3.4.3 与Tian等人的方案的比较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匿名否决方案第42-59页
    4.1 背景介绍第42-43页
    4.2 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匿名否决方案第43-55页
        4.2.1 轨道角动量态的介绍第43-45页
        4.2.2 轨道角动量态的产生第45-47页
        4.2.3 轨道角动量态的操作第47-49页
        4.2.4 轨道角动量态的检测第49-52页
        4.2.5 方案描述第52-55页
    4.3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第55页
    4.4 与基于GHZ态的匿名否决方案的比较第55-58页
        4.4.1 基于GHZ态的匿名否决方案第55-57页
        4.4.2 与基于GHZ态的匿名否决方案的对比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59-60页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照变化下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下一篇: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统观--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