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 电子证据概述 | 第8-16页 |
(一) 电子证据内涵解析 | 第8-10页 |
1、电子数据的概念辨析 | 第8-9页 |
2、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之间关系的梳理 | 第9-10页 |
(二) 电子证据的特征 | 第10-11页 |
1、无形性 | 第10页 |
2、技术依赖性 | 第10-11页 |
3、易破坏性 | 第11页 |
4、复合多样性 | 第11页 |
(三) 电子证据价值功能 | 第11-12页 |
(四) 域外法考察 | 第12-16页 |
1、英美法系国家电子证据立法情况及评价 | 第12-14页 |
2、大陆法系国家电子证据立法情况及评价 | 第14-16页 |
二 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21页 |
(一) 我国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 | 第16-19页 |
1、法律 | 第16-17页 |
2、司法解释 | 第17-18页 |
3、其他法规、规章和规定 | 第18-19页 |
(二) 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不足 | 第19-21页 |
三 我国电子证据司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29页 |
(一) 司法现状 | 第21-28页 |
1、法院对电子证据收集的审查情况 | 第21-23页 |
2、法院对电子证据认定的审查情况 | 第23-27页 |
3、电子证据的保全情况 | 第27-28页 |
(二) 电子证据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法律问题 | 第28-29页 |
四 完善我国电子证据的构想 | 第29-36页 |
(一)从立法上完善电子证据的构想 | 第29页 |
1、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法律构架 | 第29页 |
2、从立法上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的程序及规定 | 第29页 |
(二) 从司法适用上完善电子证据的构想 | 第29-36页 |
1、保证电子证据真实性的构想 | 第29-33页 |
2、完善电子证据保全的构想 | 第33-35页 |
3、确定电子证据关联性的构想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