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OsPAP26、ZmPAP10a及ZmPAP26的功能研究

致谢第6-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缩略语表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4页
    1.1 植物磷营养的意义第18-20页
    1.2 植物磷酸盐稳态的分子调控第20-22页
    1.3 植物缺磷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第22-24页
        1.3.1 缺磷植物的形态适应第22-23页
        1.3.2 缺磷植物的生化适应第23-24页
        1.3.3 组织衰老过程磷的代谢与转运第24页
    1.4 植物紫色酸性磷酸酶第24-28页
        1.4.1 植物紫色酸性磷酸酶第24-25页
        1.4.2 拟南芥紫色酸性磷酸酶第25-27页
        1.4.3 水稻紫色酸性磷酸酶研究第27-28页
    1.5 转基因磷高效育种的研究现状第28-32页
        1.5.1 磷酸盐转运体第28-29页
        1.5.2 关键转录因子和其他磷调控蛋白第29-30页
        1.5.3 有机酸合成和转运第30-31页
        1.5.4 磷酸酶的分泌第31-32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水稻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OsPAP26的功能研究第34-5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2.1.1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第35页
        2.1.2 RNA提取与半定量PCR第35-36页
        2.1.3 超表达和RNA干涉(RNAi)载体的构建第36页
        2.1.4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第36-37页
        2.1.5 组织中总磷和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第37页
        2.1.6 植物组织及溶液中蛋白的抽提第37页
        2.1.7 蛋白免疫沉淀检测(Western blot)第37-38页
        2.1.8 BCIP染色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分析第38页
        2.1.9 活性胶染色第38-39页
        2.1.10 Pro_(OsPAP26)::GUS组织染色第3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9-52页
        2.2.1 OsPAP26的表达调控第39-42页
        2.2.2 OsPAP26转基因植株的培育与鉴定第42-43页
        2.2.3 OsPAP26在活性胶染色中的特征条带第43-44页
        2.2.4 超表达或抑制表达OsPAP26显著地改变了体内和分泌型酸性磷酸酶活性第44-48页
        2.2.5 超表达OsPAP26增加体外有机磷释放和利用效率第48-49页
        2.2.6 OsPAP26影响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中磷的再利用第49-50页
        2.2.7 OsPAP26影响种子的萌发第50-51页
        2.2.8 超表达OsPAP26的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改善第51-52页
    2.3 讨论第52-54页
第三章 玉米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家族分析第54-6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3.1.1 玉米材料第54页
        3.1.2 玉米PAP生物信息学鉴定第54-55页
        3.1.3 进化分析第55页
        3.1.4 玉米培养条件第55-56页
        3.1.5 RNA的抽提,半定量和定量PCR分析第56页
        3.1.6 植物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第56页
        3.1.7 植物组织蛋白抽提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析第5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3.2.1 玉米PAP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58页
        3.2.2 缺磷诱导表达的PAP基因受到ZmPHR1的调控第58-59页
        3.2.3 ZmPAPs基因对缺磷条件的响应第59页
        3.2.4 玉米植株缺磷时地上与根部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第59-60页
    3.3 讨论第60-62页
第四章 超表达ZmPAP10a和ZmPAP26提高了玉米磷利用效率第62-7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4.1.1 玉米材料第62页
        4.1.2 玉米培养条件第62-63页
        4.1.3 RNA的抽提,纯化和定量PCR第63页
        4.1.4 ZmPAPs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3页
        4.1.5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基因第63页
        4.1.6 植物总磷和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第63页
        4.1.7 农艺性状观察记载第63-6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4-73页
        4.2.1 ZmPAP10a和ZmPAP26超表达转基因株系的获得和鉴定第64-65页
        4.2.2 超表达ZmPAP10a,ZmPAP26提高特异的酸性磷酸酶含量及速效磷含量第65-67页
        4.2.3 ZmPAP10a,ZmPAP26超表达的生理表型第67-69页
        4.2.4 超表达ZmPAP10a,ZmPAP26改善玉米田间的农艺性状第69-73页
    4.3 讨论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5.1 结论第74-76页
    5.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语言查重与自动评分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医疗知识图谱的探索式搜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