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创意城市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产物 | 第10-11页 |
| ·创意城市是实现城市功能转型的必由之路 | 第11页 |
| ·创意城市是吸引积聚创意阶层的天然磁石 | 第11页 |
| ·创意城市是提高我国城市营销效能的有效途径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 ·创意城市的内涵和分类 | 第13-15页 |
| ·创意城市的评价指标 | 第15-17页 |
| ·创意与城市发展关系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 ·创意城市 | 第21-25页 |
| ·创意城市内涵 | 第21-23页 |
| ·创意城市演化路径 | 第23-25页 |
| ·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 ·Florida 的创意经济理论 | 第25-27页 |
| ·Landry 的“创意城市”理论 | 第27-29页 |
|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 | 第29-30页 |
| ·城市营销及其评价理论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2-42页 |
|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2-34页 |
| ·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 第32页 |
| ·准确性和导向性原则 | 第32-33页 |
| ·简明性和实用性原则 | 第33页 |
| ·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 | 第33-34页 |
|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 第34-42页 |
| ·创意成果指数 | 第35-36页 |
| ·结构/制度指数 | 第36-37页 |
| ·科学技术指数 | 第37-38页 |
| ·人力资本指数 | 第38-39页 |
| ·文化资本指数 | 第39-40页 |
| ·社会包容指数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基于SEM 的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 第42-63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42-4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 | 第42-45页 |
|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 第45-47页 |
| ·模型评价 | 第47-48页 |
| ·模型修正 | 第48页 |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48-56页 |
| ·数据搜集和指标整理 | 第50-51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51-56页 |
| ·结构方程建模与参数设定 | 第56-63页 |
| ·模型变量与参数设定 | 第56-59页 |
| ·模型拟合与修正 | 第59-61页 |
| ·模型拟合评价 | 第61页 |
|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福州、厦门、泉州评价分析及发展对策 | 第63-75页 |
|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评价 | 第63-70页 |
|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指数得分与排名 | 第63-65页 |
|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发展对策 | 第70-75页 |
| ·促进人力资本发展,提高城市营销主体素质 | 第70-71页 |
| ·升级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硬环境竞争力 | 第71-72页 |
| ·加快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城市软环境 | 第72页 |
| ·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增强营销客体吸引力 | 第72-73页 |
| ·创新城市营销渠道,优化城市营销效能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 附录 | 第85-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