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输电线路架线新技术 | 第10-12页 |
1.2.2 带电跨越施工技术的发展 | 第12-15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带电跨越方法研究 | 第16-21页 |
2.1 各种带电跨越方法的特点 | 第16-17页 |
2.1.1 搭设木、竹质或钢管脚架进行带电跨越 | 第16页 |
2.1.2 采用金属架体与封顶绝缘网相结合进行带电跨越 | 第16页 |
2.1.3 采用绝缘索桥进行带电跨越 | 第16-17页 |
2.2 高强度绝缘索桥跨越方法 | 第17-21页 |
2.2.1 高强度绝缘索桥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2 高强度绝缘索桥的结构 | 第18-21页 |
第三章 高强度绝缘索桥的设计 | 第21-28页 |
3.1 设计计算流程图 | 第21页 |
3.2 绝缘索桥的简化模型分析 | 第21-22页 |
3.3 绝缘索桥的设计要点 | 第22-23页 |
3.3.1 绝缘索桥的保护范围 | 第23页 |
3.3.2 绝缘索桥的吊绳间距设计 | 第23页 |
3.4 绝缘索桥的设计计算 | 第23-28页 |
3.4.1 交叉跨越点处导线风偏的计算 | 第23-24页 |
3.4.2 索桥支架长度的计算 | 第24页 |
3.4.3 封顶网的计算 | 第24-25页 |
3.4.4 绝越索桥的布置 | 第25-26页 |
3.4.5 承力索各种工况下的张力计算 | 第26-27页 |
3.4.6 承力索张力对跨越铁塔产生的垂直荷载计算 | 第27页 |
3.4.7 承力索承受最大负荷时弧垂的确定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高强度绝缘索桥的跨越施工方法 | 第28-47页 |
4.1 施工工艺流程图 | 第28页 |
4.2 施工准备 | 第28-31页 |
4.2.1 人员准备 | 第28-29页 |
4.2.2 技术准备 | 第29页 |
4.2.3 工具准备 | 第29页 |
4.2.4 外部联系 | 第29页 |
4.2.5 机具准备 | 第29-31页 |
4.3 利用动力伞展放导引绳 | 第31-36页 |
4.3.1 动力伞的有关特点及技术参数 | 第32页 |
4.3.2 迪尼玛绝缘绳的技术参数 | 第32-33页 |
4.3.3 动力伞展放迪尼玛绳的原理 | 第33页 |
4.3.4 动力伞展放迪尼玛绳的施工工艺 | 第33-35页 |
4.3.5 动力伞展放导引绳注意事项 | 第35-36页 |
4.4 绝缘索桥的组装 | 第36-43页 |
4.4.1 组装作业流程 | 第36页 |
4.4.2 地面组装索桥 | 第36-37页 |
4.4.3 装设索桥支架 | 第37页 |
4.4.4 索桥承力索及牵引绳展放 | 第37-38页 |
4.4.5 紧调绝缘索桥主承载绳 | 第38-42页 |
4.4.6 空中封索桥 | 第42页 |
4.4.7 调整索桥位置 | 第42-43页 |
4.4.8 引渡绳和导线牵引绳展放 | 第43页 |
4.5 展放导、地线及紧线 | 第43-44页 |
4.6 拆除绝缘索桥 | 第44-45页 |
4.6.1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 第44页 |
4.6.2 拆除承力索 | 第44页 |
4.6.3 拆除承索桥支架 | 第44页 |
4.6.4 清理现场 | 第44-45页 |
4.7 跨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第45-46页 |
4.8 带电跨越施工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新型绝缘索桥跨越高铁案例研究 | 第47-54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7页 |
5.2 跨越施工方案 | 第47页 |
5.3 跨越系统设计 | 第47-48页 |
5.4 承力索弧垂与张力计算 | 第48-51页 |
5.5 索桥展放及布置 | 第51-53页 |
5.6 索桥跨越总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