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安全技术论文--港口安全生产论文

油码头生产作业安全风险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23页
        1.2.1 油码头船舶靠港及装卸作业风险研究第15-18页
        1.2.2 油码头储运作业风险研究第18-20页
        1.2.3 油码头水上过驳作业风险研究第20-22页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2-23页
    1.3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7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2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7-70页
    2.1 油码头生产作业流程第27-42页
        2.1.1 靠离泊及装卸作业流程第27-33页
        2.1.2 储运作业流程第33-39页
        2.1.3 水上过驳作业流程第39-42页
    2.2 油码头事故状况分析第42-47页
        2.2.1 油码头事故类型第42-46页
        2.2.2 油码头事故后果第46-47页
    2.3 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第47-69页
        2.3.1 不确定风险信息分析理论第47-55页
        2.3.2 风险因素及事故后果分析理论第55-65页
        2.3.3 风险因素作用机理分析理论第65-67页
        2.3.4 风险评价指标筛选理论第67-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船舶靠港及装卸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第70-103页
    3.1 油轮靠港及装卸作业风险因素分析第70-74页
        3.1.1 船舶因素第70页
        3.1.2 环境因素第70-72页
        3.1.3 操作过程第72页
        3.1.4 设备因素第72-73页
        3.1.5 人为因素第73页
        3.1.6 管理因素第73-74页
    3.2 基于ISM的油轮靠港及装卸作业风险分析第74-80页
        3.2.1 建立邻接矩阵第74-75页
        3.2.2 建立可达矩阵第75-76页
        3.2.3 层级划分第76-77页
        3.2.4 机理分析第77-80页
    3.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舶靠港及装卸作业溢油概率计算第80-89页
        3.3.1 有向图构建第80-83页
        3.3.2 条件概率计算第83-85页
        3.3.3 溢油概率计算结果第85-88页
        3.3.4 灵敏度分析第88-89页
    3.4 基于模糊Bow-tie的油轮靠港及装卸作业溢油风险分析第89-102页
        3.4.1 油轮靠港及装卸作业溢油事故树第90-96页
        3.4.2 油轮靠港及装卸作业溢油事件树第96-101页
        3.4.3 Bow-tie模型结果分析第101-102页
    3.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4章 油码头储运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第103-133页
    4.1 油码头储运作业风险因素分析第103-111页
        4.1.1 安全管理因素第104-105页
        4.1.2 设施设备因素第105-108页
        4.1.3 港内自身因素第108-109页
        4.1.4 港外环境因素第109-110页
        4.1.5 人为因素第110-111页
    4.2 基于ISM的油码头储运作业风险分析第111-118页
        4.2.1 邻接矩阵确定第111-112页
        4.2.2 可达矩阵确定第112-113页
        4.2.3 层级划分第113-115页
        4.2.4 机理分析第115-118页
    4.3 基于模糊证据推理的油码头储运设施风险分析第118-130页
        4.3.1 储运设施故障模式分析及风险建模第118-121页
        4.3.2 故障模式的模糊信度结构转化第121-124页
        4.3.3 模糊证据推理算法第124-128页
        4.3.4 模糊交集信度分配第128-129页
        4.3.5 模糊证据推理结果第129-130页
    4.4 油码头储运设施风险防范机制第130-132页
        4.4.1 危险源监控系统第130-131页
        4.4.2 风险预防措施第131-132页
    4.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5章 油码头水上过驳安全风险分析第133-171页
    5.1 油码头水上过驳作业危险源分析第133-136页
        5.1.1 原油泄漏事故的危险源第133页
        5.1.2 火灾爆炸事故危险源第133-135页
        5.1.3 船舶碰撞事故的危险源第135页
        5.1.4 走锚及断缆事故的危险源第135-136页
    5.2 油码头水上过驳作业风险因素分析第136-149页
        5.2.1 人为因素第138-140页
        5.2.2 海况天气因素第140-141页
        5.2.3 水域条件因素第141-142页
        5.2.4 船舶及船上设备因素第142-145页
        5.2.5 过驳设备因素第145-148页
        5.2.6 管理因素第148-149页
    5.3 基于R聚类及变异系数的油码头水上过驳风险评价体系第149-160页
        5.3.1 R聚类分析第150-152页
        5.3.2 变异系数分析第152-155页
        5.3.3 基于专家经验的指标补充与删减第155-158页
        5.3.4 案例分析第158-160页
    5.4 油码头水上过驳突发事件应对方案第160-169页
        5.4.1 水上过驳作业溢油事故应对方案第161-165页
        5.4.2 水上过驳作业火灾爆炸事故应对方案第165-169页
    5.5 本章小结第169-171页
结论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第183-184页
致谢第184-185页
作者简介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义的谓词标注方法研究
下一篇:RDF中is-a关系补全方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