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督促程序完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一、督促程序概述第10-13页
    (一) 督促程序的概念与适用条件第10-11页
        1. 督促程序的概念与内涵第10页
        2. 督促程序的适用条件第10-11页
    (二) 督促程序的法律性质第11页
    (三) 督促程序的特点第11-13页
二、域外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的考察第13-21页
    (一) 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的域外演进第13-19页
        1. 德国督促程序的发展与实践第13-15页
        2. 法国指令程序的沿革与实践第15-17页
        3. 日本督促程序的演进与实践第17-19页
    (二) 对域外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规定的总结和启示第19-21页
        1. 域外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使用率很高,而且债务人的异议率低第19页
        2. 域外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申请方式多样化第19页
        3. 域外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对支付令异议有限制第19页
        4. 域外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有较为完备的救济途径第19-20页
        5. 域外督促程序或者类似程序仅是形式审查第20-21页
三、我国督促程序的立法及司法现状第21-26页
    (一) 我国督促程序的立法发展与现状第21-22页
        1. 第一次引入督促程序—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21页
        2. 督促程序的细化—2001年《适用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1页
        3. 督促程序的全新转化—2013年《民事诉讼法》第21-22页
    (二) 我国督促程序的司法困境第22-24页
        1. 督促程序申请费设置不合理第22页
        2. 与一般程序有条件转化的具体规定不全面第22页
        3. 缺少对债务人滥用异议权的制裁措施和债权人的救济措施第22-23页
        4. 财产保全未能适用督促程序第23页
        5. 督促程序的申请方式单一,未进行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第23页
        6. 受案审查标准高,支付令审查两次不合理第23-24页
    (三) 我国督促程序处于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4-26页
        1. 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不良信用现象愈演愈烈第24页
        2. 督促程序制度设计不合理第24页
        3. 法律文化滞后,司法观念薄弱第24-26页
四、完善我国督促程序的构想第26-30页
    (一) 完善我国督促程序的意义第26页
        1. 简便、迅速解决债权债务纠纷第26页
        2. 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减轻司法负担第26页
    (二) 完善我国督促程序内容的建议第26-30页
        1. 完善督促程序申请费用第26-27页
        2. 优化与一般程序的衔接,使其转化更系统、全面第27页
        3. 追加对债务人滥用异议权的制裁措施和债权人的救济措施第27-28页
        4. 明确财产保全适用督促程序第28页
        5. 增设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丰富督促程序申请方式第28-29页
        6. 缩短受理申请和支付令审查时间第29-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致谢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改增”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增值税问题研究
下一篇:区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方式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