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的概述 | 第11-13页 |
1.3 碳纳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 | 第13-21页 |
1.3.1 碳纳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概述 | 第13-14页 |
1.3.2 碳纳米导电薄膜的制备 | 第14-17页 |
1.3.3 碳纳米导电薄膜的后处理 | 第17-18页 |
1.3.4 碳纳米导电薄膜的应用前景 | 第18-20页 |
1.3.5 一维二维掺杂纳米材料 | 第20-21页 |
1.4 有机发光器件的概述 | 第21-27页 |
1.4.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介绍 | 第22-23页 |
1.4.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 第23-24页 |
1.4.3 OLED器件阳极材料 | 第24-25页 |
1.4.4 OLED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应用 | 第25-27页 |
1.5 柔性OLED器件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强附着力碳纳米透明薄膜的制备 | 第28-4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1.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2.1.2 碳纳米管分散液的制备 | 第29页 |
2.1.3 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 | 第29-30页 |
2.1.4 掺杂碳纳米材料导电油墨的制备 | 第30-31页 |
2.1.5 掺杂碳纳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制备 | 第31页 |
2.1.6 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后处理 | 第31-32页 |
2.1.7 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附着力的测试 | 第3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2.1 电学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2.2.2 SEM表征薄膜表面形貌图 | 第34-37页 |
2.2.3 附着力测试与分析 | 第37-38页 |
2.2.4 机理综合分析 | 第38-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不同片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掺杂薄膜制备 | 第42-5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1.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42-43页 |
3.1.2 不同片径氧化石墨烯的分离 | 第43页 |
3.1.3 掺杂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 | 第4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3.2.1 不同氧化石墨烯UV吸光度分析 | 第44-45页 |
3.2.2 不同片径氧化石墨烯对掺杂网络的影响 | 第45页 |
3.2.3 不同片径氧化石墨烯掺杂透明导电薄膜附着力及润湿性 | 第45-47页 |
3.2.4 不同片径氧化石墨烯掺杂对薄膜光电性能影响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掺杂透明阳极的OLED器件 | 第50-5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1.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 第50-51页 |
4.1.2 条状透明阳极及的TPD/PVK混合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4.1.3 基于掺杂透明电极制备Alq3绿光OLED器件 | 第51-52页 |
4.1.4 透明阳极界面特性及OLED器件性能表征 | 第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4.2.1 阳极表面粗糙度变化 | 第52-53页 |
4.2.2 XPS以及表面润湿性的变化 | 第53-54页 |
4.2.3 OLED器件I-V曲线 | 第54-55页 |
4.2.4 氧化石墨烯掺杂优化电极机理分析 | 第55-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