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言第12-19页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1. 本文的创新第18页
        2. 本文的不足第18-19页
一、城市社区治理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第19-24页
    (一) 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第19-20页
        1. 社区第19页
        2. 城市社区第19-20页
        3. 城市社区治理第20页
    (二) 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依据第20-24页
        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0-21页
        2. 治理理论第21-22页
        3. 善治理论第22-24页
二、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4-33页
    (一) 集宁区城市社区治理概况及具体做法第24-29页
        1. 集宁社区概况第24-27页
        2. 集宁区社区治理的具体做法第27-29页
    (二) 集宁区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1. 服务内容单一,与居民需求还未完全对接第29页
        2. 社区治理的手段较为落后第29-30页
        3. 网络社工队伍作用尚未发挥预期水平第30-31页
        4. 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第31-32页
        5. 非政府组织成长缓慢第32-33页
三、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9页
    (一) 没有充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进行社区治理第33页
        1. 缺乏居民意愿表达机制第33页
        2. 落实服务不到位第33页
    (二) 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第33-35页
        1. 当地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第34页
        2. 公共财政支出难以满足社区软硬件资源需求第34-35页
    (三) 社区培训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第35-36页
        1. 缺乏长效的培训机制第35页
        2. 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第35-36页
    (四) 参与机制不健全及社会资本缺乏第36-37页
        1. 参与机制不健全第36页
        2. 缺乏社会资本第36-37页
    (五) 扶持培育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机制不到位第37-39页
        1. 扶持非政府组织的政策不到位第37页
        2. 缺乏运行资金第37-38页
        3.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关注度不够第38-39页
四、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第39-45页
    (一) 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第39-41页
        1. 政府主导型模式—以新加坡为例第39-40页
        2. 社区自治型模式—以美国为例第40-41页
        3. 混合型模式—以日本为例第41页
    (二) 国内社区治理模式第41-43页
        1. 上海模式第41-42页
        2. 沈阳模式第42-43页
        3. 江汉模式第43页
    (三) 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对集宁社区治理的启示第43-45页
        1. 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第44页
        2. 构建政府、社会、居民多种主体相结合的社会治理结构第44页
        3.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第44-45页
五、完善和推进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城市社区治理对策与建议第45-52页
    (一) 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的服务体系第45-46页
        1. 强化各主体的服务意识第45页
        2. 推进“网络化管理”,健全管理网络第45-46页
        3. 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信息化支撑第46页
    (二) 增加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第46-47页
        1. 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第47页
        2. 拓宽投资渠道,解决资金保障问题第47页
    (三) 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第47-48页
        1. 建立长效社区培训机制第48页
        2. 健全社区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第48页
    (四) 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加强社区社会资本积累第48-50页
        1. 完善社区公民参与制度第48-49页
        2. 加强社区社会资本积累第49-50页
    (五) 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第50-52页
        1. 加大对非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第50页
        2. 加强非政府组织募资能力第50-51页
        3. 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信用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一第57-59页
附录二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权众筹投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服务型政府服务方式转变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