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1页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 第11-13页 |
2.1 艺术表达方法- | 第11-12页 |
2.1.1 概括——删繁就简 | 第11-12页 |
2.1.2 秩序——形式感 | 第12页 |
2.1.3 象征——抽象化 | 第12页 |
2.2 社会价值 | 第12页 |
2.3 人文价值 | 第12-13页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图形的起源和发展 | 第13-25页 |
3.1 图案与图形的界定与联系 | 第13页 |
3.2 中国传统图形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3.3 中国传统图形的文化溯源 | 第13-15页 |
3.3.1 巫术与文化信仰 | 第14页 |
3.3.2 风俗与文化心理 | 第14-15页 |
3.3.3 审美与物质享乐 | 第15页 |
3.4 影响传统图形发展的因素 | 第15-17页 |
3.4.1 认知能力 | 第15页 |
3.4.2 哲学意识 | 第15-16页 |
3.4.2.1 追求“天人合一”的含蓄美 | 第16页 |
3.4.2.2 追求“道法自然”的造型美 | 第16页 |
3.4.3 美学思想 | 第16-17页 |
3.4.4 西方艺术表现形式 | 第17页 |
3.5 影响传统图形发展的因素 | 第17-20页 |
3.5.1 生活性 | 第17-18页 |
3.5.2 装饰性 | 第18页 |
3.5.3 传承性 | 第18页 |
3.5.4 地域性 | 第18-20页 |
3.6 中国传统图形分类特点 | 第20-25页 |
3.6.1 几何图形 | 第20-21页 |
3.6.2 人物图形 | 第21页 |
3.6.3 动物图形 | 第21-22页 |
3.6.4 植物图形 | 第22-23页 |
3.6.5 文字图形 | 第23-24页 |
3.6.6 自然图形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青花瓷——中国传统图形的特殊载体 | 第25-31页 |
4.1 青花与装饰的概念界定与联系 | 第25页 |
4.2 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经典——元青花瓷的艺术价值 | 第25-26页 |
4.3 现代青花陶瓷艺术发展概况 | 第26-31页 |
4.3.1 现代设计意识在青花艺术中的运用 | 第28-29页 |
4.3.2 陶瓷器型的发展 | 第29-31页 |
第五章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青花瓷装饰中的应用创新 | 第31-44页 |
5.1 现代青花装饰的概念界定 | 第31页 |
5.2 中国传统图形应用于现代青花瓷装饰的基础支撑 | 第31-32页 |
5.2.1 经济基础 | 第31-32页 |
5.2.2 社会环境 | 第32页 |
5.2.3 审美文化心理 | 第32页 |
5.3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青花瓷装饰中的应用创新 | 第32-44页 |
5.3.1 传统图形的题材创新 | 第32-34页 |
5.3.2 传统图形的形式创新 | 第34-38页 |
5.3.2.1 对比和统一 | 第35-38页 |
5.3.2.2 节奏与韵律 | 第38页 |
5.3.3 传统图形构图布局的创新 | 第38-39页 |
5.3.3.1 展开式 | 第38-39页 |
5.3.3.2 对称均衡式 | 第39页 |
5.3.4 图形造型的发展创新 | 第39-44页 |
5.3.4.1 意象造型 | 第40-41页 |
5.3.4.2 观察与联想 | 第41页 |
5.3.4.3 表现手法与工艺的探索 | 第41-44页 |
第六章“定制化”语境下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青花日用瓷中的应用 | 第44-49页 |
6.1 根据不同地域的消费者进行设计定制 | 第44-45页 |
6.2 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进行设计定制 | 第45页 |
6.3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进行设计定制 | 第45-46页 |
6.4“品牌化”环境下青花日用瓷的发展现状 | 第46-49页 |
第七章 课题实践研究:绘瓷——现代青花创作 | 第49-55页 |
7.1 前期准备 | 第49-50页 |
7.2 实践过程 | 第50-52页 |
7.2.1 对造型的把握与选择 | 第50页 |
7.2.2 青花装饰 | 第50-51页 |
7.2.3 喷釉、入窑烧制 | 第51-52页 |
7.3 设计说明——传统图形“梅兰竹菊”设计元素在现代青花绘瓷中的应用 | 第52-55页 |
第八章 传统图形在现代青花陶瓷装饰中的发展趋势(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