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16页 |
1.2 粘接技术国内外相关标准 | 第16页 |
1.3 粘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粘接结构接头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18页 |
1.3.2 粘接结构接头失效模型与强度预测研究 | 第18-19页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9-24页 |
1.4.1 本文选题依据 | 第19-20页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0-24页 |
第2章 粘接结构胶层应力状态分析及胶粘剂强度条件测试 | 第24-5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粘接结构分析 | 第24-27页 |
2.2.1 高速动车组侧窗粘接结构 | 第24-25页 |
2.2.2 粘接结构胶层受力分析 | 第25-27页 |
2.3 粘接试件形状分析 | 第27-38页 |
2.3.1 圆形粘接试件仿真分析 | 第27-31页 |
2.3.2 方形粘接试件拉伸仿真分析 | 第31-35页 |
2.3.3 圆形、方形试件仿真分析对比 | 第35-37页 |
2.3.4 拉伸实验试件方案选择 | 第37-38页 |
2.4 粘接试件及工装夹具设计 | 第38-41页 |
2.4.1 粘接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38-39页 |
2.4.2 粘接工装夹具的制作 | 第39-41页 |
2.5 粘接材料及粘接流程 | 第41-45页 |
2.5.1 胶粘剂及粘接基材 | 第41-42页 |
2.5.2 胶粘剂操作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 第42-45页 |
2.6 胶粘剂强度条件测试 | 第45-49页 |
2.6.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5页 |
2.6.2 实验测试设备 | 第45-46页 |
2.6.3 实验测试夹具 | 第46-47页 |
2.6.4 实验数据提取方法 | 第47-4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基于粘接面法向正应力与切向剪应力的粘接结构强度校核方法 | 第50-70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粘接结构强度校核方法 | 第50-60页 |
3.2.1 粘接结构强度校核方法操作流程 | 第51-57页 |
3.2.2 安全应力余量比系数与低应力余量比系数 | 第57-58页 |
3.2.3 强度校核方法程序化 | 第58-59页 |
3.2.4 接头强度校核结果可视化处理 | 第59-60页 |
3.3 接头强度校核过程实例演示 | 第60-62页 |
3.3.1 车窗粘接结构简化模型 | 第60-61页 |
3.3.2 车窗粘接结构简化模型强度校核 | 第61-62页 |
3.4 强度校核方法改进研究 | 第62-66页 |
3.4.1 胶粘剂强度条件曲线拟合 | 第63-65页 |
3.4.2 计算效率对比 | 第65-66页 |
3.5 强度校核方法实验验证 | 第66-69页 |
3.5.1 强度校核方法验证模型 | 第66-67页 |
3.5.2 验证模型仿真分析 | 第67-68页 |
3.5.3 验证模型实验测试 | 第68-69页 |
3.5.4 强度校核与实验测试对比 | 第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温度对粘接结构接头强度的影响 | 第70-84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温度对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73页 |
4.2.1 胶粘剂哑铃型试件 | 第70页 |
4.2.2 实验方案制定 | 第70-71页 |
4.2.3 实验测试环境控制设备 | 第71-72页 |
4.2.4 实验数据 | 第72-73页 |
4.3 温度对粘接试件接头强度的影响 | 第73-80页 |
4.3.1 实验方案制定 | 第73-74页 |
4.3.2 实验数据 | 第74页 |
4.3.3 粘接接头破坏强度-温度曲线 | 第74-75页 |
4.3.4 胶粘剂接头强度-温度曲线拟合处理 | 第75-78页 |
4.3.5 温度测点优化处理 | 第78-80页 |
4.4 斜接试件实验测试 | 第80-81页 |
4.4.1 实验方案制定 | 第80页 |
4.4.2 实验数据 | 第80-81页 |
4.5 胶粘剂三维破坏强度曲面 | 第81-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复杂环境条件下高速动车组侧窗粘接结构强度校核 | 第84-108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胶粘剂剩余强度条件测试 | 第84-89页 |
5.2.1 实验测试方案制定 | 第84-86页 |
5.2.2 试验测试设备补充 | 第86页 |
5.2.3 实验测试数据 | 第86-88页 |
5.2.4 胶粘剂剩余强度条件曲线 | 第88-89页 |
5.3 整体模型与局部细化模型相结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89-93页 |
5.4 高速动车组侧窗粘接结构强度校核 | 第93-106页 |
5.4.1 高速动车组车体结构建模 | 第93-94页 |
5.4.2 车体模型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94-103页 |
5.4.3 车窗粘接结构局部细化模型 | 第103-105页 |
5.4.4 车窗胶粘剂强度的校核与评价工作 | 第105-106页 |
5.5 高速动车组实车运行验证 | 第10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8-10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