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肿瘤微环境双重响应的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1.1 概述第9-13页
        1.1.1 恶性肿瘤的全球现状第9-11页
        1.1.2 恶性肿瘤概述第11-13页
    1.2 化疗药物及其分类第13-14页
    1.3 抗肿瘤纳米药物的概述第14-20页
        1.3.1 纳米载药体系的优势第15-19页
        1.3.2 纳米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调控第19-20页
    1.4 肿瘤微环境第20-27页
        1.4.1 pH刺激响应性第22-23页
        1.4.2 酶敏感性第23-26页
        1.4.3 还原敏感性第26-27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肿瘤微环境双重响应的纳米载药体系的合成与表征第29-43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3页
        2.2.1 材料第30-31页
        2.2.2 仪器第31页
        2.2.3 含二硫键的紫杉醇(DTPA-PTX)的合成第31页
        2.2.4 聚乙二醇氨酸嵌段共聚物(mPEG-b-PLL)的合成第31-32页
        2.2.5 mPEG-b-(PLL-co-(PLL-DTPA-PTX))的合成第32页
        2.2.6 mPEG-b-(PLL-co-(PLL-DMMA)-co-(PLL-DTPA-PTX))的合成第32-33页
        2.2.7 通过元素分析计算PTX载药量第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2.3.1 DTPA-PTX的合成与表征第34-36页
        2.3.2 mPEG-b-PLL的合成与表征第36-37页
        2.3.3 mPEG-b-(PLL-co-(PLL-DTPA-PTX))的合成与表征第37-39页
        2.3.4 mPEG-b-(PLL-co-(PLL-DMMA)-co-(PLL-DTPA-PTX))的合成与表征第39-40页
        2.3.5 高分子键合药的流体力学半径和Zeta电势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电荷翻转高分子键合药DAPDC的体外评价第43-50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5页
        3.2.1 试剂第43页
        3.2.2 实验仪器第43页
        3.2.3 FITC标记高分子键合药第43-44页
        3.2.4 DAPDC和SAPDC高分子键合药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第44页
        3.2.5 DAPDC高分子键合药的体外细胞内吞实验第44-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48页
        3.3.1 DAPDC和SAPDC高分子键合药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第45-47页
        3.3.2 DAPDC的体外细胞内吞评价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4.1 全文总结第50页
    4.2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6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模光纤光斑检测的传感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