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刑法下抽象危险犯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3.1 阅读国外著作的研究法 | 第13页 |
| 1.3.2 法律规定分析的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风险社会”与风险刑法 | 第14-25页 |
| 2.1 风险社会以及刑法面临的价值选择 | 第14-17页 |
| 2.1.1 风险社会理论简述 | 第14-15页 |
| 2.1.2 风险社会下刑法的价值选择 | 第15-17页 |
| 2.2 风险社会对传统刑法理论的颠覆 | 第17-23页 |
| 2.2.1 法益观念的变迁 | 第17-20页 |
| 2.2.2 规则的变迁 | 第20-21页 |
| 2.2.3 刑事政策对刑法的指引作用 | 第21-23页 |
| 2.3 抽象危险犯在刑事立法上的扩张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抽象危险犯及相关学说 | 第25-37页 |
| 3.1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和性质 | 第25-27页 |
| 3.1.1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 | 第25-26页 |
| 3.1.2 抽象危险犯的性质 | 第26-27页 |
| 3.2 抽象危险犯的构造和处罚依据 | 第27-29页 |
| 3.3 抽象危险犯学说 | 第29-37页 |
| 3.3.1 抽象危险犯的相关学说与简析 | 第29-34页 |
| 3.3.2 抽象的危险和具体的危险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抽像危险犯之危险驾驶罪 | 第37-47页 |
| 4.1 危险驾驶罪 | 第37-39页 |
| 4.2 危险驾驶罪的相关问题阐述 | 第39-42页 |
| 4.2.1“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分 | 第39-40页 |
| 4.2.2 入罪的“但书”规定 | 第40-41页 |
| 4.2.3 出罪 | 第41页 |
| 4.2.4 创造风险的行为“多样性” | 第41-42页 |
| 4.3 其他领域的抽象危险犯 | 第42-43页 |
| 4.4 抽象危险犯的抑制 | 第43-47页 |
| 4.4.1 抽象危险犯的抑制 | 第43-45页 |
| 4.4.2 余论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