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 1.2 超快电子衍射技术的发展 | 第14-19页 |
| 1.3 超快电子衍射技术在结构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4页 |
| 1.3.1 结构相变动力学 | 第19-20页 |
| 1.3.2 声子动力学 | 第20-21页 |
| 1.3.3 强关联作用动力学 | 第21-22页 |
| 1.3.4 纳米、气相和生物分子动力学 | 第22-24页 |
| 1.4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射频压缩超快电子衍射技术理论和实验系统分析 | 第26-41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射频压缩高亮度电子源超快电子衍射技术理论分析 | 第26-30页 |
| 2.3 基于射频压缩的高亮度电子源超快电子衍射系统 | 第30-40页 |
| 2.3.1 飞秒激光器系统 | 第31-32页 |
| 2.3.2 直流高压电子源 | 第32-37页 |
| 2.3.3 磁透镜、射频压缩腔、偏转腔和激光-射频同步系统 | 第37-39页 |
| 2.3.4 真空、样品架和成像系统 | 第39-4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射频压缩电子脉宽测量和抖动放大效应 | 第41-52页 |
| 3.1 引言 | 第41页 |
| 3.2 高亮度电子源超快电子衍射系统和同步系统 | 第41-43页 |
| 3.3 电子脉冲脉宽测量和抖动放大效应 | 第43-48页 |
| 3.4 库伦相互作用导致的抖动放大效应的解析模型 | 第48-50页 |
| 3.5 优化超快电子衍射系统,抑制抖动放大效应 | 第50页 |
| 3.6 抖动对压缩脉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3.7 总结和讨论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高亮度亚相对论电子源超快电子衍射系统的时间分辨极限研究 | 第52-68页 |
| 4.1 引言 | 第52-54页 |
| 4.2 基于单脉冲成像模式的电子脉冲压缩 | 第54-59页 |
| 4.3 衍射图像偏转模式 | 第59-61页 |
| 4.4 抖动校正 | 第61-65页 |
| 4.5 抖动对压缩脉宽和时间焦点位置的影响 | 第65-66页 |
| 4.6 总结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基于激光脉冲整形的电子脉冲自压缩 | 第68-78页 |
| 5.1 引言 | 第68页 |
| 5.2 基于脉冲整形电子脉冲自压缩的原理和可行性论证 | 第68-71页 |
| 5.3 基于脉冲整形电子脉冲自压缩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 5.4 总结 | 第76-78页 |
| 第六章 合金相变材料结构动力学 | 第78-92页 |
| 6.1 引言 | 第78页 |
| 6.2 衍射分析 | 第78-80页 |
| 6.3 Ge_2Sb_2Te_5合金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80-84页 |
| 6.3.1 合金相变材料的非晶态及结晶过程 | 第81-82页 |
| 6.3.2 合金相变材料的晶态及非晶化过程 | 第82-84页 |
| 6.4 飞秒激光诱导的结晶和非晶化结构动力学 | 第84-91页 |
| 6.4.1 飞秒激光诱导的结晶动力学 | 第85-88页 |
| 6.4.2 飞秒激光诱导的非晶化动力学 | 第88-89页 |
| 6.4.3 飞秒激光诱导的瞬态结构动力学 | 第89-91页 |
| 6.5 总结 | 第91-9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16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6-118页 |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