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专利授权中的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1.2.1 专利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2 专利授权模式的种类 | 第14页 |
1.2.3 专利持有人的种类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主要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4.1 私有厂商假定下技术授权方向的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4.2 非私有厂商假定下技术授权的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私有厂商下外部人技术授权的选择及分析 | 第22-34页 |
2.1 固定费模式下的专利授权分析 | 第23-26页 |
2.1.1 研发型厂商选择独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23-25页 |
2.1.2 研发型厂商选择同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25-26页 |
2.1.3 固定费用模式下研发型厂商授权方式的选择及分析 | 第26页 |
2.2 可变费率模式下的专利授权分析 | 第26-29页 |
2.2.1 研发型厂商选择独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26-28页 |
2.2.2 研发型厂商选择同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2.2.3 可变费率模式下研发型厂商授权方式的选择及分析 | 第29页 |
2.3 两部收费模式下的专利授权分析 | 第29-32页 |
2.3.1 研发型厂商选择独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29-31页 |
2.3.2 研发型厂商选择同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31-32页 |
2.3.3 两部收费制下研发型厂商授权方式的选择及分析 | 第32页 |
2.4 最优技术授权模式的选择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混合寡头下外部人最优技术授权模式的选择 | 第34-53页 |
3.1 固定费率制下的专利授权分析 | 第36-41页 |
3.1.1 研发型厂商独家授权给混合所有制厂商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36-38页 |
3.1.2 研发型厂商独家授权给私有厂商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38-39页 |
3.1.3 研发型厂商同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3.1.4 固定费用模式下研发型厂商授权方式的选择及分析 | 第40-41页 |
3.2 可变费率模式下的专利授权分析 | 第41-45页 |
3.2.1 研发型厂商独家授权给混合所有制厂商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3.2.2 研发型厂商独家授权给私有厂商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43-44页 |
3.2.3 研发型厂商同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44页 |
3.2.4 可变费率模式下研发型厂商授权方式的选择及分析 | 第44-45页 |
3.3 两部收费模式下的专利授权分析 | 第45-51页 |
3.3.1 研发型厂商独家授权给混合所有制厂商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3.3.2 研发型厂商独家授权给私有厂商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47-49页 |
3.3.3 研发型厂商同时授权时的均衡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3.3.4 两部收费制下研发型厂商授权方式的选择及分析 | 第51页 |
3.4 最优技术授权模式的选择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所有制形式不同对技术授权方式和最优授权模式的影响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