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电力系统的运行论文

基于负荷分类的配网状态估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4-23页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3-24页
    1.4 本论文结构安排第24-26页
第二章 配网状态估计建模及拓扑分析研究第26-46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三相配电网建模第26-39页
        2.2.1 线路三相模型第26-30页
        2.2.2 变压器三相模型第30-34页
        2.2.3 电容器模型第34-36页
        2.2.4 负荷模型第36-39页
        2.2.5 开关和刀闸模型第39页
    2.3 配电网拓扑辨识第39-41页
        2.3.1 配电网潮流辨识模型第40-41页
        2.3.2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拓扑辨识模型第41页
    2.4 实际拓扑算例验证第41-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基于非参数估计的伪量测研究第46-63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非参数超短期预测模型第46-52页
        3.2.1 非参数估计第46-47页
        3.2.2 核密度估计方法第47-52页
    3.3 等距插值算法第52-58页
        3.3.1 Stirling插值方法第52-54页
        3.3.2 一阶近似第54-55页
        3.3.3 二阶近似第55-58页
    3.4 样本负荷分类第58页
    3.5 伪量测生成流程图第58-59页
    3.6 实际算例验证第59-61页
        3.6.1 数据来源第59-60页
        3.6.2 非参数超短期预测模型精度验证第60-61页
        3.6.3 插值算法效果验证第61页
    3.7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基于布谷鸟负荷分类及网络裁剪的状态估计研究第63-81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布谷鸟及K均值聚类算法第63-66页
        4.2.1 布谷鸟算法第63-65页
        4.2.2 K均值聚类算法第65-66页
    4.3 典型负荷分类方法第66-70页
        4.3.1 日负荷曲线和归一化日负荷曲线第66-67页
        4.3.2 特性负荷类型第67页
        4.3.3 特性日和季节第67-70页
    4.4 状态估计负荷预估第70-71页
    4.5 状态估计网络裁剪数学模型第71-74页
    4.6 负荷估计校准第74页
    4.7 状态估计算法流程第74-75页
    4.8 实际算例验证第75-80页
        4.8.1 10/0.4 KV变压器验证第76-78页
        4.8.2 10KV馈线验证第78-80页
    4.9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基于回路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研究第81-95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回路分析法第81-83页
        5.2.1 道路矩阵第82-83页
        5.2.2 回路支路关联矩阵第83页
    5.3 回路分析电路方程第83-86页
    5.4 基于回路的潮流算法第86-87页
    5.5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潮流分析第87-89页
        5.5.1 对称分量法第87-88页
        5.5.2 相线电压混合法第88-89页
    5.6 实际算例验证第89-90页
    5.7 潮流计算的可视化实现第90-93页
        5.7.1 实时GIS平台图形应用的实现方法第91-92页
        5.7.2 面向电网设备的内存对象数据库第92页
        5.7.3 潮流可视化压力测试第92-93页
    5.8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城乡配网智能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第95-103页
    6.1 引言第95页
    6.2 系统基础算法的实现第95-100页
        6.2.1 状态估计算法第95-96页
        6.2.2 潮流计算算法第96页
        6.2.3 大规模应用测试第96-100页
    6.3 系统特点第100页
    6.4 系统实际应用第100-102页
        6.4.1 数据描述第100页
        6.4.2 实时状态估计第100-101页
        6.4.3 潮流计算第101页
        6.4.4 应用效果第101-102页
    6.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6页
    7.1 全文总结第103-104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结构寿命预测与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电力系统高阶模态交互作用分析及其控制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