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仿真计算分析平台的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雷电侵入波作用下的电气元件模型 | 第16-28页 |
2.1 基本元件模型 | 第16-22页 |
2.1.1 电感元件模型 | 第16-18页 |
2.1.2 电容元件模型 | 第18页 |
2.1.3 输电线路模型 | 第18-22页 |
2.2 电气设备模型 | 第22-26页 |
2.2.1 杆塔模型 | 第22-25页 |
2.2.2 线圈类设备模型 | 第25-26页 |
2.2.3 GIS设备模型 | 第26页 |
2.2.4 开关设备模型 | 第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雷电侵入波及作用方式分析 | 第28-37页 |
3.1 雷电模型 | 第28-30页 |
3.1.1 雷电等值电路 | 第28-29页 |
3.1.2 雷电流波形 | 第29-30页 |
3.2 雷电绕击线路过程 | 第30-31页 |
3.3 雷电反击线路的过程 | 第31-35页 |
3.3.1 反击的雷电流幅值 | 第31-33页 |
3.3.2 绝缘子串闪络模型 | 第33-35页 |
3.4 雷击点的选择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标准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7-54页 |
4.1 雷电侵入波计算的基本数据 | 第37-43页 |
4.1.1 电气主接线 | 第37-38页 |
4.1.2 雷电参数的模拟 | 第38-39页 |
4.1.3 变电站进线段模拟 | 第39-40页 |
4.1.4 避雷器的布置和模拟 | 第40-41页 |
4.1.5 计算等值电路图 | 第41-42页 |
4.1.6 计算选用的运行方式 | 第42-43页 |
4.2 侵入波过电压计算模型建立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52页 |
4.2.1 过电压仿真计算模型 | 第43-46页 |
4.2.2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4.3 设备绝缘水平和避雷器配置方案的选择 | 第52-53页 |
4.3.1 最大入侵波过电压 | 第52页 |
4.3.2 设备绝缘水平的定量评估 | 第52-53页 |
4.3.3 避雷器配置方案 | 第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过电压仿真计算分析平台的设计 | 第54-69页 |
5.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第54-56页 |
5.1.1 仿真计算流程分析 | 第54-55页 |
5.1.2 标准仿真模型的推广应用分析 | 第55页 |
5.1.3 软件平台的功能设定及架构 | 第55-56页 |
5.2 平台功能的实现 | 第56-67页 |
5.2.1 开发工具选择 | 第56页 |
5.2.2 建模辅助计算功能实现 | 第56-57页 |
5.2.3 模型批量生成、计算功能实现 | 第57-63页 |
5.2.4 数据自动统计功能实现 | 第63-65页 |
5.2.5 标准模型批量修改设定功能实现 | 第65-67页 |
5.3 平台搭建及应用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4-75页 |
附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