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多金属氧酸盐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 基于多酸化合物的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1.2.1 多酸种类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2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16页 |
1.2.3 配体的影响 | 第16页 |
1.2.4 酸碱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2.5 温度 | 第17-18页 |
1.3 基于原位反应产生的多酸衍生物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 第18-19页 |
1.4 多酸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 第19-21页 |
1.4.1 多酸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 | 第20页 |
1.4.2 多酸化合物的电催化还原和氧化 | 第20-21页 |
1.5 金属冠醚化合物 | 第21-24页 |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基于缺位杂多酸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30-59页 |
2.1 概述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40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1-32页 |
2.2.2 化合物1-3的合成 | 第32页 |
2.2.3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32-40页 |
2.3 晶体结构的描述 | 第40-43页 |
2.4 性能测试及基本表征 | 第43-51页 |
2.4.1 化合物1、2和3红外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2.4.2 化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4页 |
2.4.3 化合物1,2和3的紫外光谱 | 第44-45页 |
2.4.4 化合物1,2和3的电化学与电催化性质的研究 | 第45-49页 |
2.4.5 化合物1,2和3的磁性研究 | 第49-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第三章 基于杂多钨酸和钼酸盐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 第59-94页 |
3.1 前言 | 第59-6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60页 |
3.2.2 化合物4-8的合成 | 第60-62页 |
3.3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62-79页 |
3.4 晶体结构的描述 | 第79-82页 |
3.4.1 化合物4的结构描述 | 第79-80页 |
3.4.2 化合物5的结构描述 | 第80-81页 |
3.4.3 化合物6和7的结构描述 | 第81-82页 |
3.5 化合物表征及其性质 | 第82-88页 |
3.5.1 化合物4-8的红外数据分析 | 第82-83页 |
3.5.2 化合物4和5的X射线粉末衍射吸收分析 | 第83页 |
3.5.3 化合物5在溶液中的质谱 | 第83-85页 |
3.5.4 化合物4和5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 | 第85-86页 |
3.5.5 化合物5,7和8的磁性 | 第86-8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第四章 多功能的三层式金属冠醚化合物 | 第94-125页 |
4.1 前言 | 第94-9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95-96页 |
4.2.2 化合物的9-15合成 | 第96-97页 |
4.3 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97-105页 |
4.4 晶体结构的描述 | 第105-108页 |
4.4.1 化合物9-14的结构描述 | 第105-108页 |
4.5 化合物表征及其性质 | 第108-117页 |
4.5.1 化合物9-15的红外光谱图 | 第108-109页 |
4.5.2 化合物9-14的热重分析 | 第109-110页 |
4.5.3 化合物9-14的质谱图 | 第110-111页 |
4.5.4 化合物12-14的电化学与电催化的性质研究 | 第111-112页 |
4.5.5 化合物13的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 第112-115页 |
4.5.6 化合物14的荧光 | 第115-11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第五章 课题总结和展望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7-128页 |
附件 | 第128-1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