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新型锂硫电池正极载硫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5页
    1.1 锂硫电池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锂硫二次电池工作原理第12-13页
    1.3 锂硫二次电池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4 锂硫电池极性正极载硫材料研究进展第14-27页
        1.4.1 金属氧化物第14-20页
        1.4.2 金属硫化物第20-22页
        1.4.3 金属有机框架第22-27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创新性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5页
第二章 S@MIL-100(Ⅴ)及S@MIL-100(Ⅴ)/rGO作为锂硫电池正极载硫材料的研究第35-55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化学试剂及实验设备第36-37页
        2.2.1 化学试剂第36页
        2.2.2 实验设备第36页
        2.2.3 材料表征第36页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6-37页
    2.3 S@MIL-100(Ⅴ)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7-45页
        2.3.1 S@MIL-100(Ⅴ)的制备第37-38页
        2.3.2 晶态结构分析第38-39页
        2.3.3 热重分析第39-40页
        2.3.4 形貌分析及元素分布第40-41页
        2.3.5 比表面积和孔容分析第41-42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2页
        2.3.7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2-45页
    2.4 S@MIL-100(Ⅴ)/rGO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5-52页
        2.4.1 S@MIL-100(Ⅴ)/rGO的制备第45页
        2.4.2 晶态结构分析第45-46页
        2.4.3 拉曼光谱分析第46-47页
        2.4.4 比表面积及热重分析第47页
        2.4.5 形貌分析及元素分布第47-48页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8-49页
        2.4.7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9-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三章 以牛蒡根茎为原料的均匀分布的CaF_2和MgF_2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55-71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化学试剂及实验设备第56-57页
        3.2.1 化学试剂第56页
        3.2.2 实验设备第56页
        3.2.3 材料表征第56页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6-57页
    3.3 S@CMF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7-66页
        3.3.1 S@CMF的制备第57页
        3.3.2 晶态结构分析第57-59页
        3.3.3 形成过程分析第59-60页
        3.3.4 比表面积分析第60-61页
        3.3.5 元素分布及热重分析第61页
        3.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1-63页
        3.3.7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3-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第四章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3-7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热聚合物基刚性/柔性层压复合材料
下一篇:基于缺位多酸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金属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